Sunday, September 28, 2008

中華文學與漢字繁簡問題

中華文學與漢字繁簡問題
---出席第十五屆世界華文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一、前 言
文字是思想表達的工具,是文學記錄和傳播的媒介,沒有文字,只有靠語言來表達思想,沒有文字的記載,就毫無文學可言。因此,談文學就必湏談文字,談到世界「中華文學」,就會想到漢字「繁簡問題」。這不僅是「文學中華」一統性的障礙,也是「中華文學」千秋萬世永吐芬芳的一大阻力。
國父孫中山先生說過︰「一民族之進化,並能有文字,良非易事。而其文字之勢力能旁及鄰族,而入侵之族,不特不能同化中華民族,反為中國所同化,則文字之功為偉矣。雖今日新學之士,間有廢中國文字之說者,而以作者觀之,則中國文字決不當廢也。」又說︰「自人類有史以來,能記五千年之事詳實無間斷者,亦唯中國文字之獨有。」
中國是世界衣冠文物古國之一,歷史悠久、文化淵深、文學發達、地大物博、人口眾多,全世界有五分之一的人都在講中文,(包括漢文、蒙文、回文、藏文、苗文等)。就人口言,漢語排名世界第一;就實力言,根據二00五年世界主要語言實力調查報告,漢語排名世界第二。漢語早已成為中國的國語或國語,擔負起自古迄今中國歷史永續綿延和承先起後的重責大任,以及與中外人士溝通的媒介,足證漢語、漢字的優越性、適應性、科學性、和持久性。
文字在政治上,是國家民族統一的工具,有了統一的文字,才有統一的語言,有了統一的文字和語言,才有統一的民族和國家。反之,沒有統一的文字,就沒有統一多元的文化,更不用談世界中華文學了。

二、中華文學的「一統化」
世界中華文學,包括中國大陸在內所有使用漢語寫作的文學,它己形成一個精神共同體,使用共同語言,發源於共同文學道統的人生觀、宇宙觀、道德觀、審美觀、和價值觀,擁有共同的作者群、讀者群、和媒體群。世界的華人社區構成其現實領域,現代資訊技術的發達,爲中華文學全球化和一統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形成了中華文學世界裡的「文學中華」。
在整體主義視野內研究世界中華文學,無論是中國大陸文學,台、港、澳、東南亞、或歐、美、非與澳、新的華文文學,均爲「文學中華」整體中具有功能意義的組成部分,體現著世界中華文學的不同側面與特色,代表著世界中華文學一體化進程中的不同層面、不同區域、與不同階段。以文學為主體,跨越了國家和地區的界限,再也沒有「菲華文學」或「加華文學」等等之分。
世界中華文學,本身就是一個共同體,在海外世界各地的華文作品湧入內地,中國內地作家的作品也在海外華人社區中廣泛流傳。創作、交流、和旅遊,都逐漸加強了世界中華文學的一體化,現實是一個世界,文學是另一個世界。文學世界在共同的母語中,創造了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它已超越了政治、經濟、和意識型態的界限。作家與讀者可能屬於不同的國度和地區,但他們在使用同一母語構成的文學國度裡,成爲真正自由的「地球村」裡的「世界公民」。分享世界華人文學的共同資源,對「文學中華」全球「中華文學」一體化的進程做出貢獻。

三、漢字簡化帶來的困擾
可是不幸的是,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推行「漢字簡化」。在建國初期,由於意識形態與冷戰的封閉與隔膜,使得世界中華文學與中華文化圈,分裂爲大陸與海外兩個實體,將近四分之一個世紀,相互隔絕;形成了推行簡體字的中國大陸,和保留使用正體字的台、港、澳、東南亞、歐、美、澳、新、非與世界其他地區的中華文學兩大壁壘。
近年來中國和平崛起,「孔子學院」的成立與全世界的漢語熱,使漢語簡體字的中華文學走向世界。為了使其順應當地僑情,很多文學作品不得不變回正體,經過電腦的翻譯,以致「笑話百出」,徒增困擾。我們這一代在「中華文學」世界 ,肩負著「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重責大任,我們不能忽視此一問題。不能「以訛傳訛」,「將錯就錯」,或者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地任由其發展下去,那我們就會「誤人子弟」將成為民族罪人了。
漢字繁簡統一問題,筆者在《以孔子中庸思想統一當前漢字繁簡問題》一文中己有詳述,並提出了「文學作品應該都用正體」的建議。在這裡再予引申闡述,冀供參考。
漢字簡化所帶來的困擾,在這裡僅舉大端,不作細述。
第一是由於採用「同音假借」、「同音替代」、「同音合併」等的「一胎化」,把很多意義毫不相干,而僅僅讀音類似的字,用一個筆畫較少的字來頂替,人為地造成了「別字」的使用,這是文字發展中的一大退步。不僅造成了使用、學習、和適用的困擾,且對於文字的「精確性」和「精確度」影響至鉅,閲讀時容易產生歧義。比如︰余餘、云雲、后後、里裡、松鬆、谷榖、斗鬥、几幾、徵征、面麵、曲麯、丰豐、表錶、沖衝、种種、發髮、厲歷、鍾鐘、干幹乾、复覆複、雕凋雕等。雖然有時候我們也能根據上下文(context)來確定某一字的意義,但多保留幾個字形,以減少文字上的歧義,筆者認為在文學寫作上是很重要的。
又如在「簡體」還原「正體」時,「歌后」變成了「歌後」,由名詞變成了副詞,「皇后」變成了「皇後」,「防禦」變成了「防御」,「准許」變成了「準許」,「孔子故里」變成了「孔子故裡」,「副市長」變成了「付市長」,「怒髪衝冠」變成了「怒發沖冠」;畫家「程十髮」變成了「程十發」;「范仲淹」變成了「範仲淹」,真是令人啼笑皆非,太煞風景。
第二是在「恢復古字」的原則下,把原本同為一字,後來才增加的偏旁重新省掉,恢復原來的古字,使得文學上的意義無法表達。古字本來是由於生活進步與環境需要,原本的漢字字符,已不足以表達日益複雜的人和事,於是古人在原有字符基礎上,增加了不同的偏旁,使漢字的意義得以更準確地表達出來。例如「布」原本就有「布疋」和「佈告」的意思,但由於兩者的概念不同,為了方便運用,便在「佈告」的「布」旁加上「人」字偏旁,以表示此「布」乃由「人」發出的。又如「風雲」和「詩云」古體都通用「云」字,後來為了表示天上的「雲」,才加了「雨」字部首,這是文字的進化,簡化復古,反而退化了;「斿」加「走」成旅遊的「遊」,加「水」成游泳的「游」,「一胎化」的結果,我們都要下水「旅遊」了;「衣服」的「衣」和「依賴、依靠」的「依」,簡化的結果又退回到原點。「佈告」變成了「布告」,「草木有餘恨;瞻依無盡期」變成了「草木有余恨;瞻衣无尽期」。如果你的作品變成了這樣,你會不會感到遺憾?﹗
第三是由於「減省偏旁」的結果,把最初具有表音、表義功能的部份偏旁省畧,原來有意義的文字,變成了毫無意義的符號與圖騰。比如「愛」字變成了「爱」,沒有了「心」,怎么會有「愛」?怎么能談情說「愛」呢?「滅」變成了「灭」,沒有「水」,又如何尅「火」?
第四是由於「以僻代繁」的結果,使漢字喪失了尊嚴和正式性。在幾千年俗體字發展與使用過程中,凡是要對書寫者自己所尊敬和對威權對象下筆用字時,俗體字就從來沒有發現過,這說明了表示尊敬(respect)和正式(formal)。目前大家可能認爲對於「尊敬」和「正式」,已經沒有重要性了,所以就乾脆「一切從簡」採用俗體字。
「尤其是每當看到中央電視台,或者國際性大會,掛上簡體書寫的大紅布條,就會産生一種『非正式( informal )』和『不必相信(Don′t believe)』的感受。看到『皇帝广场』、『天下广场』的金邊金字,堂而皇之;竟然爲了省下那么幾筆,讓人望而卻步,立刻産生『不屑一顧』之心,當然更談不上什麼『莊嚴尊敬』了,實在是得不償失。」(注1)

四、漢字的獨特性和優越性
感謝我們的祖先,創造出如此優越性、科學性、和置於任何空間,都能適合寫作閱讀的文字。而且在發音學上,絕不次於其它外國語言,這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如果您學的外國語種類越多,您就愈會發現我們漢字的獨特性和優越性,茲簡述如下︰
第一是漢字的方正性(foursquareness);一個漢字就是一個獨立的、完整的生命體,內涵豐富活潑,外形方正整齊。無論置於任何空間,或是如何排列,都不會發生長短不齊的困擾。譬如英文單字,從一個字母的「I」到十九字母的「extraterritoriality(注2)與otorhinolaryngology」(注3),或是廿八個字母的「antidisestablishmentarialism」(注4),以及四十五個字母的「pneumonoultramicroscopicsilicovolcanokoniosis」(注5)在印刷排版的計算上不知增加了多少困難。
第二是漢字的靈活性(flexibility);漢字的書寫排列,可自右向左寫、自上向下書的傳統寫法;或改成自左向右寫自上向下書的現代西洋人寫法;又可排成「寶塔詩」、「重句詩」、和「銜頭接尾詩」,也可循環書寫為「回文詩(palindrome poem)」,其意義都可以一目了然,生動活潑,妙趣橫生。在排列組合上,可前後互調而含義一樣,如「力氣─氣力(physical strength)、喜歡─歡喜(to like or to love)」;可順反皆通而意義不同,如「故事(story)─事故(troublesome incident)、關公(General Kuan Yun Chang)─公關(public relations)」;可彼此換位而各有風味,如「蛋生雞─雞生蛋─生蛋雞─生雞蛋」;可順讀倒讀而毫無出入,如「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可隨處開始而均有意義,如 「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湮渺前村水接天」念成七絕一首︰「湮渺前村水接天,渺前村水接天湮;前村水接天湮渺,村水接天湮渺前。」意境深幽,活潑有趣。
第三是漢字的音樂性(musicality);漢字都是單音節(monosyllabic)的,每一個漢字都是一個音節(syllable)。在詩詞歌賦中形成了獨特的平仄(the four tones in Chinese phonetics)音韻(rhythm and rhyme)效果。詩、詞、歌、賦、對聯,字數長短有致,平仄音韻協調,望之「美不勝收」,聽之「繞梁三日」,尤其是湖南人讀「祭文(funeral oration)」,感人之深,會使人「聲淚俱下」。
第四是漢字的藝術性(Artistry);漢字字形方正,架構嚴謹,每一字都形成了完整生命的圖形,也形成了漢字篆、隸、草、行、楷五體的書寫藝術(calligraphy),發揮了「淋漓盡致」的功效。單憑此一項,西洋任何一種文字都無法與漢字相比。
第五是漢字的辨知性(differentiability);漢字較其他文字容易辯知,漢字見其部首或邊旁,可以知道該字的屬性,或「望文生義,見形知意。」如「一、二、三」,「水、火、山」等;或以「觸類旁通,字以類聚。」如金、銀、銅、鐵等字,一看就知其為金屬;又如木、林,楊、松、柳等字,一看就知其字與木有關。所有字詞典的部首和偏旁,都是這種功能性的編纂,使人「一目了然」,即知此字的關係與範疇。同時也使漢字的學習和記憶變得非常容易。外國字也有字首(prefix)、字根/字幹(root or stem)、和字尾(suffix)的形成,也可依此判斷該字的屬性,但絕對沒有漢字那樣來得迅速和清晰。
第六是漢字的邏輯性(logicality);漢字的發明創造,比「殷墟甲骨」時代,還要早一千五百年。倉頡根據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六書,總匯文字的聲音和義理,創造漢字。寫生繪畫稱「象形」,如日、月、山、五、門、虎、馬、毋,戶、母等;察看知意稱為「指事」,如上、下、大、小等;類似組合稱為「會意」如︰出、征、忘、望、向、奠、祭、獸、幽、帝等;借聲附意稱為「形聲」,如︰往、教、效、孟、雲、邁、逆、爻等;形似、音近、義同都屬「轉注」。例如︰考和老二字。同音引申,謂之「假借」︰如「來」借用「麥」字;「自」借用「鼻」字;「北」借用「背」字;「其」借用「萁」字;「在」借用「材」音等。由以上創造漢字的六書準則看,足證我們創造漢字的祖先,造字是何等地科學與嚴謹。
第七是漢字的義理性(reasonableness);漢字不僅是一種圖騰或僅是一種思想交流的工具而己,它的構成架構,完全符合中國的五行和天人合一邏輯。這種概念,遠遠超越一般圖騰的內涵。倉頡造字「天雨粟,鬼哭號」。為什麼「天雨粟,鬼哭號」呢?因為「造化不能藏其秘,故天雨粟;靈怪不能遁其形,故鬼哭號」。也就是說人們有了智慧,能夠識天機,能夠辯正邪。譬如「滅」字,左邊三點水,右邊是個「戍」,就是地支「申、酉、戍、亥」的戍字,裡面有一個「火」字。一看就知道是它把陰陽五行天干地支,都聯繫在一起了。「滅」字的「火」雖被「一」蓋住熄滅,仍怕它會「死灰復燃」,所以再用「戍」字罩住,「戍」在地支裡是代表九月,陽氣下降,萬物必成,它本身就有火氣下降、消煞、撲滅之意,同時在五行裡面是水尅火,僅用一個戍來罩著火可能還不行,所以還得有水來滅火,而一勞永逸。世界上有那一種文字,能如漢字義理之深?同時漢字還可以卜吉凶,「拆字」以知休咎,世界上任何其他文字,都是不可能的。
第八是漢字的豐富性(abundantness );漢字一筆一畫都蘊藏豐富的內涵,從漢字的筆畫中,我們可以了解造字當時的社會情況,經濟活動,和文化思潮。走進漢字,就像走入一個歷史博物館。中國人初次見面,第一句話就是「您貴姓?」因為姓表示一個人的出身來歷。但姓為什麼用女字旁?姓不是跟著父親來的嗎?「婚姻」是男女兩個人的事,為何都用女字旁?中國古代不是重男輕女嗎?很矛盾也不矛盾,因為古書上記載著「上古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漢字就為這段母系社會的歷史留下最真實的見證,也證明中國文字的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第九是漢字的修養性(cultivation);人如其字,字如其人。由書寫者字的形態,可以看出其為人的品格、善惡、個性、作風、甚至壽命長短、事業成敗、和健康狀況,所謂「書如其人」。從我們常見蔣介石的楷書和毛澤東的草書,不難發現他們為人處事的表象;一個是「蹈矩循規,大中至正」,一個是「龍飛鳳舞,千變萬化」。書寫漢字,可以修心養性,卻病延年;而且可增加書法(calligraphy)的功力,日久成為高度的藝術,這又是西洋文字自嘆弗如和望塵莫及的。
第十是漢字的記憶性(memorability);根據加籍華人語言學家彭冊之博士(Jay Pat Peng)研究指出,漢語語素在腦中的作業,是按〔形〕>〔意〕>〔音〕的次序進行處理,而其他多音節語文則按相反方向進行,即按〔音〕>〔意〕>〔形〕的次序處理。二者在腦中進行處理的程式恰恰相反,名之爲「兩極語言(polarized languages)」。形意語言有其圖形之利,根據科學證明,漢字在記憶上是絕對的容易與便於記憶(注6)。
第十一是漢字的科學性(scientificalliness);彭博士同時指出,根據科學證明,漢語文在文字階層運作時,在人腦神經中,不論是釋義、處理、記憶、回復(答)等功能,差不多都是在右腦區(即左視區),其他語文則在左腦區(亦即右視區)運作。凡是在右腦區處理或記憶的資料(information),必然會處理得又快又長久。而在左腦區處理的,則必須在左腦內的語言軸線上進行,所有學習到的資料(acquired data),多限制在語音範圍內,所以只能作短程記憶;而且左腦長於邏輯推理,所以必需處理時間,因此進行得慢。在語言學習上,自然不如在右腦區(即左視區)的腦神經空間關係工作,來得又快又久(注7)。
第十二是漢字的變化性(changeability);漢字一音的四聲變化,使人「耳聽不知義,眼看饒其趣」,雖「不堪入耳」,但「眼見為識」。下面這篇奇文妙作便可證明;如果以「一胎化」的同音字來「替代」,或是華文「拉丁化」,就會雖「眼見」也「不知所云」了。
「石室詩士施氏,嗜獅,誓食十獅,氏時時適市視獅,十時適十獅市,是時,適施氏適市,氏視是十獅,恃矢勢,使是十獅逝世,氏拾是十獅尸,適石室,石室濕,氏使侍拭石室,石室拭,氏試食是十獅尸,食時,始識是十獅尸實十石獅,試釋是事。」
第十三是漢字的幽默性(sense of humor);漢字因有「破音」與「諧音」,形成了「多元」、「幽默」、與「雙關」的意義,使人讀之會產生「會意的微笑」,「妙不可言」。諸如「諧音」改一個字︰電器的「不〞靜〞則退」和「涼快一〞夏〞」;台北跨年晚會的「〞金〞彩絕倫」;豬年的「〞豬〞事如意」;雙關的「二舟並行,櫓速(魯肅)不如帆快(樊噲);五音齊奏,笛清(狄青)那比簫和(蕭何)。」又如「破音」對聯︰「長長長長長長長;行行行行行行行。」檢視現有世界文字,沒有像漢字的多元和幽默。(注8)
第十四是漢字的精細性(exquisiteness);「蟲嗚、鳥叫、鐘響、雞啼、犬吠、兒哭」等詞語,均由一個名詞和一個動詞組成,動詞的「嗚、叫、響、啼、吠、哭」都是發出聲音,但各有其使用範圍,不能亂用。又如在「雀躍不已」和「暴跳如雷」中,「躍」與「跳」就不能互換。
漢字精準明確的特性,在量詞(unit)運用上最為明顯,限制嚴格,如「佛一尊、人一位、馬一匹、牛一頭、魚一尾、羊一隻、房一間、屋一棟、紙一張、鞋一雙…等」,必湏與連用名詞配合,否則就會發生混亂,遺笑大方。
在漢字構成方面,更是精細明確,如「戊、戌、戍」的「一點不能錯」;「己、已、巳」和「申、由、甲」的「長短不自由」更是「一點都馬虎不得」。
第十五是漢字的自由性;(freedom)與上面的「精細明確」相反,漢字也有「自由」和「輕 鬆活潑」的一面,漢字的組成部份「可上可左」,如峯─峰、羣─群、畧─略;「可上可右」,如翌─翊、脅─脇、鑒─鑑;「可左可右」,如隣─鄰、夠─夠、綿─緜;及「可中可下」,如讎─讐、輿─轝等。
漢字的優點與特點有以上如此之多,足證創造漢字的遠古祖先,確有超水準的文字創造智慧和遠見。漢字簡化之後,漢字的獨特性和優越性都完全「煙消雲散」了,您能不痛心疾首嗎。因此在這世界漢語熱的今天,我們要恢復使用正體,把漢字的優點發揚光大,推向世界。

五、文學作品使用正體的優點
上述漢字的獨特性和優越性,只有恢復正體字的使用才能表達出來,使用簡體字的困擾才能消除乾淨。文學作品是千秋萬世的「功業」,所謂「文章華國」,又謂「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在吾人從事文學創作的當兒,使用字體就知所選擇了。
筆者在《以孔子中庸思想統一當前漢字繁簡問題》一文中,提出了「文學作品應該都用正體」的建議,原因如下︰
第一,使用正體字可使作者的思想正確表達出來。「同音假借」、「同音替代」、「同音合併」等的「一胎化」所造成的「別字」,可以避免,使文章的意義達到了「精確性」和「精確度」,閲讀時不會產生歧義和誤解。
第二,使用正體字可使作者的作品留傳千古。使作者的作品能和我們悠久歷史的文化和文學聯系起來,融為一體;文化內涵不會出現斷層和疎遠。
第三,使用正體字可使作者的作品「毋遠弗屆」。中國內地用正體字寫的作品,發行國外時,就毋需轉換。諸如上述之「皇后」變成了「皇後」,「防禦」變成了「防御」,「孔子故里」變成了「孔子故裡」等笑話,就永遠不會發生了。
第四,使用正體字可使作者的作品表達「莊嚴」、「尊敬」、「正式」和「準確」。如果有人送你「万寿旡姜」的匾額,如果你姓「戴」任副市長,上欵寫著「代付市長八十松庆」,你會作何感想?
第五,使用正體字可使作者的作品不會遭人簒改。試想當年康皇帝傳位詔書︰「傳位十四子」用了「於」和「拾肆」,就不會遭人簒改為「傳位于四子」,那麼滿清王朝的歷史就要改寫了。如果開支票,一定會寫「壹、貮、三、肆」,不會用「一、二、三、四」吧。
第六,使用正體字可使你的作品不會混淆不清。例如簡化字的「幾─兒」,「千-干─于」,「鳳─風」等筆形近似,手寫體很容易混同,而原來的正體字就沒有這個問題。

六、結 論
我們何其不幸,面臨著文字的分裂和混淆;我們又何其有幸,站在民族興衰的歷史轉捩點,對華文文學負有繼往開來的重責大任。我們不能任由中華文化圈永遠分裂,不能任由中華文學的發展受到困擾,不能任由中華文學的傳承在我們這一代中斷;更不能任由文學中華的統一出現裂痕。因此,筆者在此再次呼龥︰「中華文學作品用字正體化」﹗
筆者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漢字繁簡問題是遲早會統一的。我們既然已發現問題,就要解決問題,先從我們本身作起,以期「潛移默化」,或「鼓動風潮」進而「造成時勢」,「挽狂瀾於既倒」,則「功莫大焉」﹗
為了解決目前文字使用的混亂狀態,為了方便國際交流和將來的兩岸統一,以及漢字字形的統一,為了中華民族文化的復興,為了使華文文學作品永垂久遠,只有恢復使用正體字才是唯一出路。
恢復正體字一定有很多人會反對,主要不是在學理上有站不住的論證和道理,而是習慣使然。簡體字畢竟在國內的現實生活中,「雷厲風行」地使用了幾十年,改寫正體確有很多的不適應。但請試想,半個多世紀的簡化,在兩千多年正體華文文學的歷史長河中,又顯得何其短暫?為了中國道統文化不至於斷送在我們這一代手中,為了解決簡體字「簡」出來的種種弊端和簡繁混用的混亂狀態,那只有恢復使用正體字一途。雖然我們暫時將稍不適應,做出一點犧牲,但總比將來留給子孫後代所造成的不適和犧牲要小得多了。
恢復正體字的困難和推行,主要在於政府,取決於政府「大有為」的勇氣和決心,以及「大是大非」的決策,和「今是昨非」的勇氣。雖然意味著對過去一段歷史的否定,但總比對我們幾千年文化的否定要好得多。「大躍進」、「文化大革命」都可以否定;六十年代推行拉丁化的新維文、新哈薩克文,都可以因最終失敗而於1982年廢止,簡化字為什麼就不能趁早予以否定廢止呢?
近年來的文字使用混亂和簡繁混用的問題越來越突出,現在巳到了我們勇敢面對問題並加以解決的時候了,也是政府採取行動的時候了。政府應該認真地面對建國以來文字政策上的失誤,仔細考慮恢復正體字的問題,廣泛徵求專家學者的意見,積極穩妥地恢復中國人使用了兩千多年的正體字。這是中國文化建設和民族文化復興的大事,也是有利於我們子孫後代的大事,也是保留唯一「世界文字遺產」的大事,實行得越早越好。希望我們的專家學者們,勇敢地站出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出自己的建議,並且嚴肅認真地進行漢字的整理和規範工作,推進字形的統一,這是我們知識分子的良知,是我們知識分子的天職和希望,也是大有為政府不可旁 貸的職責和歷史使命。
再則;對韓國人的恢復漢字,所謂「漢字是韓國人發明的」,以及韓國人「漢字申遺」等問題,政府不能「聽其自然」,「掉以輕心」或「一笑置之」,應該及時地、有效地、和「義正辭嚴」地予以駁斥,使其不能「小丑跳樑」,「奪我之美」;不然,我們都成了守不住「祖產」的「敗家子」了。

註釋︰
(注1)《愈簡愈難》彭冊之2006
(注2)治外法權
(注3)耳鼻喉科
(注4)反成規主義(Oppose established order, page 379, 《Random House Webster’s College Dictionary》, New York, 2001)
(注5) 經由矽塵粒所導致之肺病變(An obscure term ostensibly referring to a lung disease caused by silica dust. Page 521《Instant Vocabulary》New York, 1968)
(注6)、(注7)彭冊之《 稟賦基礎製教育體系綱要》2007, 凱倫出版社, 台北 PP 59-70
(注8)上聯一、三、五、六字,讀「長久」的「長」,二、四、七字則念「生長」的「長」;下聯一、三、五、六字,讀「銀行」的「行」,二、四、七字則念「步行」的「行」。清李調元贈錢莊開業聯。

海外華僑與中華文化
2008年兩岸僑聯「和平與發展論壇」論文
一、緒 言
「華僑」的「華」是指炎黃子孫,「僑」是指旅居國外,旅居國外炎黃子孫的眷屬稱為「僑眷」,己取得住在國國籍者則稱為「X籍華人」,如「美籍華人」。
遠自清朝中葉,大量沿海省份的青年,不辭險難赴海外謀生,足跡遍佈全世界,其中以前往東南亞的人數最多,美洲與歐洲各居其次。到2000年止,遍佈世界各地的華僑約有三千六百萬人,近年來由於大陸的開放,世界各地的移民倍增。據筆者初步估計,應已超過四千萬。他們「遠托異國,昔人所悲。」因之「故國神遊,鄉邦心繫。」但他們為了落地生根,只好「移民歸化(immigration and naturalization)」,因之,其後代要在一個社會組織、政治制度、風俗人情、語言宗教完全不同的環境當中成家立業謀求發展,則必須融入當地社會,打入住在國主流。然而同時又要保持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使其能延續不絕且宏揚光大,則有賴中華文化的教育。華僑之所以為華僑,全賴其民族觀念;「龍的傳人」、「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和驕傲。而民族觀念之養成,全賴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僑教。海外華人如無民族自覺,即非華僑,既沒有華僑,自然就沒有僑務可言。因此筆者認為無僑教即無僑務,而僑教為僑務重心。僑務最重要的一環是僑教,僑教不僅是海外華僑與祖國間血脈維繫的臍帶,更是海外華僑成為祖國文化發展尖兵的出發點。
二、華僑為革命之母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曾經說過:「華僑為革命之母」,又說「沒有華僑就沒有中華民國。」華僑身在海外,但心繫鄉邦,祖國的興衰也關係著華僑的命運。推翻滿清、建立民國、抗日建國,以及新中國的成立等,華僑出錢出力,奉獻犧牲,無役不與。
最早的中國移民,應該追溯到兩千多年前的秦代。秦始皇為了求長生不老靈藥,派徐福出海求仙,徐福早知道世上根本沒有長生不老靈藥,為了避免空手而歸要引頸受戳,早就想好了移民海外的計劃,攜帶五百童男童女,到國外去開疆闢土,一去無回。後來明朝三寶太監的七下南洋,一定有人留下來開天闢地,成為華僑。一八四Ο年鴉片戰爭發生,散居在印尼各地不同方言的華僑群體,激昂憤慨,共同組成「中華會館」以團結僑社及興辦教育,遠自國內延聘優良教師,使用北京官話,編輯典籍教材,延續中華文化於海外。兩年後,馬來亞的華僑組成「中華大會堂」,稍後美國成立「駐美中華總會館」,美洲各地亦紛紛成立「中華會館」、「中華公所」,其他地區無不相繼比照辦理。一八九五年甲午戰敗,清廷割讓台灣、澎湖予日本,孫中山先生憤而成立「興中會」,從此這些組織即成為國家現代化運動在海外最大的支柱與後援中心。
華僑因仍保持著傳統的中國文化與生活方式,而自成「華僑社會」,全世界各大都市都有「中國城( China Town )」,因為人數眾多,成為一股龐大力量。此外,華僑因為勤勉努力,創造優越的經濟地位和實力,因而在僑居地,無論政治、經濟、社會等各方皆有影響力,因此,華僑對兩岸政府的支持與否,影響兩岸政府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和評價。

三、移民是國力的擴張
綜上所述,由此可見,我們華人同胞為了某種原因離鄉背井向外移民,對祖國言,不是人口的減少,而是國力的擴張。世界上很多國土小人口多的國家,為了解決國內失業與社會問題,對外移民都採取鼓勵政策,而且是配合政府政策,有計劃的移民,日本、韓國都做得非常成功。上世紀七十年代,筆者記得在美國留學學留初期,發現當時紐約的雜貨店(grocery)、魚店(fish store)、果菜店(fruit and vegetable store)、洗衣店(Laundromat),多半都是韓國人的天下。他們克苦耐勞,事業蒸蒸日上,寄錢回國幫助親友,支持祖國國策不遺餘力,這是「移民是國力的擴張」最好証明。據說他們出國前,政府都補助創業基金美金十萬元,令人羨慕不己。筆者雖未曾証實,但對韓國政府的遠見與計劃,值得其他國家借鏡。
「移民是國力的擴張」的另一實例是猶太人(Jews),二次大戰前他們沒有祖國,以色列(Israel)建國後,他們支持其祖國不遺餘力,在美國猶太人的勢力,足以左右美國在中東(Mid East)的政策。
最近五十餘年,台灣鼓勵留學、放寬移民。這些新僑成長的背景和出國的目的都不同於已往,漸漸的在傳統僑社之外形成新的社群。尤其是台商攜帶著資金、技術及市場關係,在世界各地投資,廣受各國的歡迎。此外,台灣的慈濟功德會和佛光會等團體,亦在僑社提供文教與互助服務,成效輝煌。每當世界任何地方發生天災人禍時,「慈濟人」和「佛光人」都在最短時間出現在第一線,展開援救工作,比國際紅十字會還快,這是人性的關懷和實力的表現,也是國力的擴張與人文道德的發揚。

四、文化是僑民的凝膠
為了保証「移民是國力的擴張」,就要使廣大華僑保存中華文化,如果要保存中華文化,就要重視僑教和推行僑教。一個民族的形成,孫中山先生列舉了血統、語言、文字、信仰、和風俗習慣,除了血統外,其他都屬於文化。如果沒有僑教,僑民的第二代就變成了「香蕉」(1),這是國家的莫大損失。
海外幾千萬華僑華所面臨的一個問題,就是他們子女後代對中國歷史、文化、語言、文字的不瞭解、不熟悉。僑胞們對自己的祖國或祖籍國非常熱愛,但看到子孫後代都已經西化,祇留著中國人的面孔,他們非常著急。華人都重視子女教育,除打入主流於住在國學校上學外,中文學校如雨後春筍應運而生,學習漢語漢字。兩岸僑務機構,也辦有「華僑學校」,但中華文化的傳承,則有賴家庭教育。五倫八德、三綱五常的灌輸和養成,端在父母親言行榜樣的潛移默化。鼓勵在家講中文、寫中國字、看中文書、欣賞中文電視節目等,其效果遠比課餘的中文學校要大。
1990年筆者偕ABC(2)子女遊西湖,謁岳王廟,兒子當時15歲,女兒12歲,他們根本不知道岳飛是何人物。當時筆者忙於在美國創業,忽略了子女的教育,深感慚愧。現在世界各大都市華人社區,都有華文報紙、華語電視、華語廣播,與國內無異。如能注意下一代教育,則中華文化在海外亦將永垂無疆之庥。

五、孔子學院
近年來,全球各地的「漢語熱」方興未艾撲面而來,全世界看到了古老儒家文化散發的深厚魅力是世界永久和平的唯一良方。在這種大背景下,作為在世界範圍內傳承漢語教學的載體,以聖人孔子為名,回歸中華文化主流的「孔子學院 ( Confucius Institute)」應運而生。
2500多年前,孔子曾棄官離魯,帶領弟子周遊列國,其間「諫七十餘君」。《史記》記載孔子一生培養「三千弟子」、「七十二賢人」。今年是孔子誕辰2559年,孔子將以兩千多歲的高齡再度周遊列國,越洋過海充當起中國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文化使者,真是歷史奇蹟。
21世紀以來,由於中國綜合國力與國際地位日益提高,為漢語的國際推廣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也對外漢語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由於學習漢語熱不斷升溫,國內外已有的漢語教學機構和資源儲備,遠遠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需求。在這種形勢下,中國教育部和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自2002年開始醞釀,借鑒各國推廣其本民族語言的經驗,在海外設立語言推廣機構。2004年3月,國務院將中國設在海外的語言推廣機構,正式定名為「孔子學院」。首屆世界漢語大會於2005年7月在北京舉行,孔子學院得到許多國家的熱烈響應和支持,發展迅速。孔子學院建設多數採用中外合作方式,內容涉及各層次漢語教學、漢語師資培訓、漢語考試和輔導、漢語比賽、來華留學咨詢、當代中國介紹、中國文化體驗和對華商貿知識等,受到所在地社會各界的熱烈歡迎。自2004年11月韓國首爾市挂牌的全球第一所孔子學院開始,截至目前為止,已有180餘所孔子學院在世界各國和地區誕生,將來在地球村裡將有五百所「孔子學院」,發揮著中華文化的光輝,對華僑文教產生了相輔相成的積極功效。

六、雙重國籍的探討
大陸中國政府不承認雙重國籍。根據中國相關法律,海外僑胞可以根據自願原則,選擇保留中國國籍或加入住在國國籍。如果他們保留中國國籍,那就成為華僑。如果他們加入了住在國的國籍,那就成為外籍華人。
根據國務院僑辦副主任許又聲最近談話:「中國政府不承認雙重國籍,第一是因為實行不承認雙重國籍的立法原則是目前世界上多數國家所採用的。第二,中國是一個僑務大國,現在分布於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華僑華人有幾千萬人。新中國成立以來,實行的不承認雙重國籍政策,實踐証明是非常成功的。它不僅有利於海外的華僑華人融入當地主流社會,在當地更好地長期生存和發展。同時,它也有利於減少疑慮,增進互信,促進中國和華僑華人與住在國友好關係的發展。第三,對一些僑胞希望中國政府承認雙重國籍的願望,我們表示理解。中國政府的相關部門,將為他們加強與祖籍國的聯繫、合作、和來往提供便利與服務。比如說,在來往中國方面,相關部門已經授權駐外使領館給需要經常往來中國的這些外籍華人,提供半年、一年或者更長時間的多次往返簽證。」
反之,在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自成立以來即重視僑務,行政院設僑務委員會,「僑民即是僑居海外的公民」,因此承認雙重國籍。
筆者個人的親身感受是:第一,承認雙重國籍,使僑胞們沒有剪斷與母體連繫的臍帶,更生「反哺」之思。第二,承認雙重國籍,使得己具有外國國籍的僑胞,回到祖國有「遊子回鄉」與「回娘家」的感覺。第三,祖國的一切,僑胞們都會自掏腰包遠自千里回國參與來「共襄盛舉」,展現實力。由台灣的大選投票即可証明。一個己取得外國國籍的中華兒女,如果在國外到祖國的駐外使領館因故尋求保護時,卻被「你己經取得外國國籍」而拒絕,此一中華兒女,一方面有被祖國遺棄的感覺,另一方面又傷心、無助、絕望,因之對祖國之恨由是而生,對祖國、對僑胞都是一件「雙輸」的憾事。

七、華僑教育概況
中國政府重視海外華僑華人的華文教育問題,近年來國務院僑辦加大了經費、師資、教材、安排部署、工作手段的投入,以及組織青少年回國參與中國夏令營等活動。開展海外中文教育叫做「留根」工程,華裔青少年是海外華僑華人社會的未來和希望,不論離中國有多遠,不論加入那個國家國籍,他們始終是炎黃子孫,是龍的傳人,他們民族文化的「根」始終都在中國。 胡錦濤總書記重視華文教育,提議成立「中國華人教育基金會」,二○○四年胡主席指出:「海外華文教育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文化是一個紐帶,我們中華民族之所以幾千年遇到各種磨難而始終不衰,文化的凝聚力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所以,無論是從我們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角度考慮,還是從我們骨肉同胞的親情考慮,我們都應在海外華文教育問題上給予幫助,給予支持。」 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的宗旨是:弘揚中華文化,發展華文教育事業,促進中外文化交流,基金會業務主管單位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理事單位為中央統戰部、中央外宣辦(國務院新聞辦)、全國人大僑委、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教育部、財政部、文化部、國家廣電總局、國家新聞出版總署、國務院僑辦、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中國僑聯、致公黨、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暨南大學和華僑大學,陣容強大。
台灣在世界各地都設有「中華文教服務中心」,建立「華僑學校」,推展華僑文教不遺餘力。近年來由於網路世界無遠弗屆,在WWW上設有網站(http://www.ocac.gov.tw),內容包括簡介、服務、新聞、活動、連繫天地、僑教園地及中華函授學校等各篇,並提供若干最新訊息。並可經由本站和其他新聞、文教及經貿類的網站連接,效果甚佳。在中華文化網路資源中,收錄(連接)了以下各網站:故宮博物院:目擊古中國、故宮博物院:國立故宮博物院、歷史博物館:典藏精品選粹、國家圖書館:認識中國古書、行政院新聞局:中國傳統文化在台灣、行政院文建會:中華民國文化館、交通部觀光局:台灣、元智工學院:網路展書讀、清華大學:中華藝術史資料庫。
線上華語教室分為初級華語讀本、五百字說華語、華語教學資源及工具箱(辭典)四部分,其中華語教學資源則收錄了以下四個網站:師大國語文教學研究所:網路華語課、Page Lin: My Favorite Multimedia Inside CHINESE Language Lab.、WellGot Inc.:WellGot、劉禮斌:大家來學中文。整體而言,僑委會的網站仍在一剛剛起步的雛型階段,尚有許多發展空間。

八、對華僑教育的建議
華僑教育是兩岸政府共同重視的大事,關係著海外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國力的凝聚和擴張,建議兩岸政府攜手合作,在現有基礎上取長補短,節省龐大人力財力物力。
文字是思想表達的工具,是文化記錄和傳播的媒介,文字在政治上,是國家民族統一的工具,有了統一的文字,才有統一的語言,有了統一的文字和語言,才有統一的民族和國家。因之,建議中國政府對漢字因簡化而產生的弊端早日予以終止解決,不能「以訛傳訛」,「將錯就錯」,或者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地任由其發展下去,在「漢語熱」和『孔子學院』遍地開花的今天,那我們將「誤人子弟」成為民族罪人。
華僑教育因受地域、時間、國情等限制,傳統的教育體糸無法達成僑教目標,因此建議兩岸政府採用最先進的《稟賦基礎制教育體糸》(3)以解決僑教現有問題。《禀賦基礎教育制》是以《教育科技學 ﹙educ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測定學生禀賦層次,求出「禀賦定位」,作為出發點。指導學生擬定「課程計劃」,循序漸進,直到引導其概訂「生涯規劃」為止。此其間運用《教育生理學﹙Education Physiology﹚》,以作基模、適應、平衡、同化和調適。運用《教育生物學﹙Education Biology﹚》,採用兩極語言﹙polarized language﹚。運用《教育心理學﹙Education Psychology﹚》,作為課程設計與施教方法依據。運用《教育社會學﹙Education Sociology﹚》,以作行為和目的之設計。在學校範圍上,是「無牆、零距離、和
無遠弗屆」。在學年學級上,是「零時間、零學年、零學級」。在學習進度上,是「不疾不徐,自由發展」。在成果鑑定上,是「零緊張、零壓力、零作弊」。在「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的運用上,做到了「節約、不浪費」。不但改正了當今教育的缺點,也提升了教育的潛力和效率。

九、結 語
華僑教育是中華文化傳承與發揚的工具和利器,也是中華民族力量會聚的凝膠,兩岸政府應從民族大義上出發,共同攜手合作,為發展僑教、推行僑教而努力。如此,則遍佈世界的中華兒女,真正能「四海一家」,歷史悠久的中華王道文化,真正的「無遠弗屆」,愛好和平的中華民族力量,將會影響整個世界,奠定世界永久和平。
註:
(1)外黃裡白,黃面孔的白種外國人。
(2)America Born Chinese,美籍華人。
(3)《禀賦基礎制教育體糸綱要》彭冊之著,2007台北凱侖出版社出版,美國中華文化促進會發行。

陰霾淨掃,再現藍天
—2008年322—520 一個海外華僑的歷史見證
一、 回國投票
海外華僑大都和筆者一樣,都是「身在海外,心繫鄉邦。」國內的同胞和我們是血肉相連,因此國內的政治也和我們息息相關。過去八年來扁政府的倒行逆施,貪污腐化,對外則鎖國背信,夜郎自大;對內則挑撥族群對立,漁利自肥。弄得台灣經濟衰退,民不聊生。海外華僑大都感到痛心疾首,希望台灣能再度政黨輪替,轉危為安。2004年的「319槍擊案」,延續了民進黨的貪腐政權,同時也加深了台灣同胞的痛苦悲慘命運。好不容易等到八年過去了,如果再讓民進黨的貪腐政權再行執政,那就真正沒有天理輪迴了。因此這次僑胞們都自動自發地買機票、花旅費,不遠千里地飛回台灣,投下個人的神聖一票。
筆者退休後近年來停留台灣的時間很多,「空中飛人」倒也「習慣」,二月十七日主持了台北市湖南湘陰同鄉會2008年會員大會及春宴之後,因為幼女嘉璇﹙Angela﹚廿六日要回夏威夷渡假,祇好於廿四日飛返檀香山,回顧上次與兒女檀島聚首,一晃己是一年多了。
檀島假期之後,應邀赴嘉璇寓所小住,因此同飛加州,獨子祥麟﹙Terry﹚聞訊,也特別告假遠自密蘇里聖路易﹙St. Louis, MO﹚趕來團聚,共享天倫。嘉璇寓所靠近好萊塢﹙Hollywood﹚,就在中國戲院﹙Chinese Theater﹚後面兩條街,鬧中取靜,還算不錯。我們父子女三人聚首兩星期,重遊了Universal Studio、Dislay Land、Getty Center,Santa Monica beach and pier,應邀去加大﹙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參加了Dr. Alexander Fang的博士學位口試﹙doctoral defense﹚題目是 《Silicon Evanescent Lasers.》。「隔行如隔山」,筆者嘹解無幾。理化研究是「從無到有」的事業,創造了人類的享受與文昀明,科學家們的精神值得佩服。
此行還順便拜訪老友鄧文華伉儷、謝秉忱伉儷、王仙女士、鄭曙光先生、和游芳敏教授;同時也結識了南加州湖南同鄉會(Hunan Association of South California, USA)的王曉非會長、呂少良名譽會長等,真是不虛此行。尤其是王仙鄉長,活躍不減紐約當年;不但在電台主持節目,而且還是現任南加州華人寫作協會(North America Chinese Writers Association of South California)會長,著作等身,可喜可賀。原擬多留時日,但因要趕回來投票,早己買好三月十七日華航機票,到台灣己是十八日晚間了。14個小時的長途飛行,同機遇到很多和筆者一樣專門回國投票的僑胞,他們沒有藍綠,祇希望中華民國台灣繁榮昌盛,他們都說:「如果民進黨再由奧步取得政權,台灣繼續沉淪下去,我們就祗有放棄中華民國國籍一途,再也不回台灣了。」我想除基本教義派的台獨份子外,這句話可以代表大多數僑胞們的心聲吧!
二、四海同心
三月十九日下午二時,筆者特地去國父紀念館參加專為僑胞舉辦的「四海同心」聯合造勢活動,遇到了海外各地歸來的新知舊雨和老牌知名藝人,都是為了一個目的希望選賢與能,使台灣民主前進,昌盛繁榮。最難得的是,在亮麗的巨型扶桑花傘上,發現了「夏威夷馬蕭後援會」幾個大字,而持傘者正是多年不見的故友台灣閩南鄉親 Jimmy and May 伉儷。他們平時為事業打拼,很少過問政治,而此次不顧一切,回來投票,真是難能可貴,也足見民心的向背和求變的心情了。
此次選舉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先生,為了掩飾民進黨政府的無能和貪污腐化,並且「端不出牛肉」,衹好持續作「去中」、「族群分化」、與「不愛台灣」等等的口水戰,打出了所謂「綠卡問題」,真是無聊己極。台灣同胞水準提升,己經兩次用選票予以否定。
「持有綠卡」並不等於「不愛台灣」,由僑胞踴躍回國投票的事實即可証明。僑胞們擁有綠卡或雙重國籍,但愛台灣不落人後,甚且猶有過之,筆者本人就是人證事證。僑胞們為了在住在國求生存、求發展,不入籍就等於「次等公民」,尤其在美國,沒有所謂「身份﹙status﹚」,別人會瞧不起,享不到應有權利。筆者是過來人,其中辛酸真是一言難盡。民進黨的無知與無聊,真令人作嘔。筆者猜測台灣同胞持有綠卡或擁有雙重國籍的,應不在少數。
「持有綠卡」的人,通常是要坐所謂的「移民監」五年,經由結婚申請的是三年。意即在這段時間內半數以上時間,申請人要停留在美國,否則無法入籍﹙naturalization﹚。「持有綠卡」而常年不在美國,綠卡當然早就無效了。
三、世紀投票
三月廿一日晚,筆者約好幾個朋友去總統府前參加馬蕭選前之夜的造勢大會,搭捷運去台北,從台大醫院站出口開始即有陣陣人潮,絡繹不絕,靠近凱達葛蘭大道,更是人山人海,寸步難行。心想台灣人民為了國家勇於「站出來」的表現,令人欽佩。看到了「馬英九民間之友會」的旗幟,擠了很久才能接近,領了幾件「戰袍」,遇見了發起人兼會長葉金川先生,拍照存念,因為筆者亦忝為該會「平安分會」會長。
三月廿二日早上、筆者夫妻偕同工友Lily, 推著105歲的老母親,三「老」加起來共有256歲,開車到投票所投票,不亦「壯」哉? 出乎意料,每一投票所都排著長龍,大家都似乎來得很早,表情肅穆,但秩序井然,以前所擔憂的「奧步」,幾乎是多餘,台灣民主的日益成熟,可喜可賀。「公投」票領者甚少,阿扁的如意算盤「公投綁大選」,祇是自欺欺人,徒費公帑而己。
下午因體力不似當年,沒有去參加「選情之夜」。自四點開始,懷著擔心與不安的情緒,守在電視機前看著開票,剛開始一小時內,雙方票數拉鋸,心情非常緊張沉重,以為台灣的公理正義就此淪喪,台灣的前途就此毀滅。後來由超前而遙遙領先,而超過當選門檻,終而高票當選,壓在心上的石頭總算掉了下來,緊張的心情,非看一般球賽可比,因為它關係著兩千三百萬人的福祉與中華民國的命運和前途,台灣人民作了正確的選擇。
四、遲來的觀禮証
筆者322後即未離境,目的是想參加520觀禮。僑美期間筆者是共和﹙Republican﹚黨的sustain member黨員,也是亞裔總部(Asian Republican Federation)副主席,曾先後應邀參加了1985年雷根總統﹙Ronald Wilson Reagan﹚和1989年布希總統﹙George Herbert Walker Bush ﹚的就職大典。這次如能在自己故國參加觀禮,見証歷史,對一個將近八十的老八而言,應是人生一件值得記憶與很有意義的事。
一個多月前,僑胞要回國參加慶典的人數相當熱烈。在紐約僅筆者所創的「旅美湖南同鄉會(Hunan Association in USA)」就有十七人報名,大多數是第一次到台灣,都希望能參加小巨蛋觀禮,我是名譽會長,又是創會會長,我人又現在台北,我責無旁貸地去接洽,承辦人給我的答覆是:「小巨蛋座位有限,全球僑胞僅分配了四百個名額,礙難分發。」既然如此,希望幻滅,衹好作罷。
五月十九日下午三時,筆者應邀出席華僑救國聯合總會的理監事會議,見到了很多的歸國僑領和政要。有人問到筆者是否收到請帖,筆者據實以告:「我己不是僑領,又非政要,當然不會收到邀請。」當時有人為筆者抱不平:「當年在紐約僑社出錢出力,為國家貢獻良多,為甚麼沒有請帖?」感謝僑選立委的盛情,當場電話連絡,終於由國民黨中央黨部送來了請帖和一張觀禮証。—「1樓紫1C區3排8號」編號是00000050。
開完會後,應邀留在僑聯參加下午六點的歡迎歸國僑胞茶會,看到了紐約中華公所回國慶賀團,除了老友于金山主席外,竟然一個都不認識,自1995年離開紐約僑界,一瞬就是十有三年,人事滄桑,真有「幌如隔世」之感。
據傳此次慶典座次安排與邀請函發放的混亂,是520新聞中,最為媒體所熱衷。有人口頭受邀卻未收到邀請函;有的一人收到兩張邀請函,謝長廷就是如此;有人收到邀請函卻無觀禮證,再有就是座位重號,還要加上綠營大佬早就聲言集體缺席,而國民黨內部又傳出吳伯雄因為席次安排未獲足夠尊重而發飆,馬英九團隊出手的第一張成績單就遭到媒體詬病。當日現場也相當混亂,僅筆者所見,就至少有五席發生重號,觀禮嘉賓不得不求助義工重新調整坐席,但重號實在太多,到最後連專門為解決重號而設置的坐席也不夠安排,義工們也只能無奈地一個勁搖頭,表示愛莫能助。
六、「小巨蛋」觀禮
520當天,筆者穿戴整齊自八里寓所出發,趕到台北「小巨蛋」己經是八點四十分了。尋著入口找好座位坐下來,舉目四顧,場內除中央正面的外賓和政要席外,幾乎己完全坐滿,真是「座無虛席」。節目主持人陶晶瑩小姐與徐乃麟先生,正以靈敏機智的口才和慧黠幽默的方式主持此次大典。
九點整場內的幾個大型銀幕上,轉播著總統府的「宣誓就職典禮」,看到馬總統與蕭副總統分別宣誓就職。依照慣例,由賴英照以大法官會議主席身份,擔任正副總統宣誓就職典禮監交人,隨後由立法院長王金平授與馬蕭兩人中華民國之璽、榮典之璽、總統之印、總統之章、副總統之章。完成政權和平轉移與台灣憲政史上第二次政黨輪替。畫面清淅猶如身歷其境,心中感概萬分。想到民國歷史上的「曹錕賄選」,強人政治的「于右任﹙余又任﹚」、「吳三連﹙吾三連﹚」和「趙麗蓮﹙照例連﹚」,(1)以及2004年的「319槍擊案」的「沒有真相就沒有總統」,真是不可同日而語。春秋大義,將來自有董狐之筆來作定評。
九點三十分慶典節目演出,由藝術總監陳勝福先生統籌策劃,節目兼容並蓄,生動精彩。包括《滿滿元氣向前行》,由國防部示範樂隊伴奏和十二個國小學生的國歌演唱,活潑喜悅,欣欣向榮,象徵台灣未來的新希望。《年的跨越》係由台灣各族原住民青年組成的「原舞者」演出,祈求豐收和幸福。《齊天戰鼓,氣壯山河》;係由九天民俗技藝團演出,以鼓技詮釋古代戰場上揮軍作戰的浩蕩,凱旋歸來的興奮心情,激盪出與天比高的高昂士氣,象徵新總統氣蓋山河的氣勢。《活力台灣,鬥陣加油》,融合了傳統的宋江陣、台灣擊鼓藝術與戲曲旗陣,以「風、火、雷、電」為特色,彰顯我國未來的國運必定是「風風火火、氣勢非凡」。
《掌中風雲》邀集國內五個頂尖布袋戲團,涵蓋「現代金光」與「傳統古典」,將台灣特有的「掌中文化」,融合傳統與現代創新兼具的多元風貌,在舞台上一一呈現。《希望之光》由「水果奶奶」趙自強創立的「如果兒童劇團」演出, 「透過孩子的眼睛看世界」,創造專屬於小朋友的夢想世界,尊重孩子本能的思考與創造力,帶給孩子們更多的歡樂、感動、回憶和希望,許一個美好的末來。《沖岩》即《優人神鼓》,象徵人生面臨挑戰郤不斷超越。曲目結合力與美,以彈跳動作與傾斜擊鼓方式,異於傳統打法,猶如海浪撞擊岩石,金鼓雷鳴。《夢幻列車》由朱宗慶打擊樂團演出,係表演蒸氣火車緩慢移動出發,穿過山洞,跨越平交,周邊風景,千變萬化,開向異國,開向末來。《舞鈴高手》由舞鈴劇場一群青年表演藝術家演出,舞者幻化為武林高手,舞鈴宛如兵器;飛行、互換、纏繞,超越想像的舞台世界,和世界各地不同語言文化的觀眾,分享相同的快樂與感動。《青春武者》由台北體育學院武術隊演出,運用拳術、刀功、劍法、旗陣,令人熱血沸騰,呈現氣勢磅鑮,展現精、氣、神風貌,發揮健、力、美精神。
《京劇金三角》由國光朱陸豪演《美猴王》,李寶春演《路遙知馬力》,國光魏海敏演《穆桂英掛帥》,結合武生、老生、武旦,展現出傳統藝術的壯麗風華。 《好客台灣,山歌傳情》由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擔綱,透過美妙的客家音樂與金曲,呈現少見的壯闊場景,開創客家表演文化嶄新的一頁。《躍動。金嗓》分由知名歌唱藝術家王力宏唱出《蓋世英雄》,「金獎美聲歌后」許景淳的《攜手共創明天》,知名搖滾歌手伍伯&China Blue的《台灣製造》,金鐘獎得主江淑娜的《寶島曼波》,以及「帽子歌后」鳳飛飛的《做個快樂的歌手》和《掌聲響起》等,令人繞樑三日,撼動心弦。
十時正,另一組主持人 聶雲 先生 和陳瑩 小姐登場,當各國總統、副總統及貴賓進場時, 二人以流利英語介紹外賓,在場人士均熱烈鼓掌歡迎。十一時稍過,馬總統伉儷、蕭副總統伉儷相繼抵達會場。全場起立致敬並鼓掌熱烈歡迎,總統、副總統就位後,立即唱國歌,奏就職樂,鳴放二十一響禮砲,然後馬英九總統發表舉世觸目的《就職演說》。
演說完畢,壓軸節目為台北藝術家合唱團和台北市立交響樂團帶來的《明天會更好》大合唱,馬總統伉儷、蕭副總統伉儷及全體演出人員都上台共襄盛舉,合唱:「唱出你的熱情,伸出你雙手;讓我擁抱著你的夢,讓我擁有你真心的面孔。讓我們的笑容,充滿著青春的驕傲;讓我們期待明天會更好。」時近中午,全場起立以熱烈掌聲恭送馬總統伉儷和蕭副總統伉儷離場,就職慶祝大會畫上圓滿句點。
六、感人的就職演說
馬英九的就職演說受到各界矚目,內容涵蓋兩岸議題、外交議題、經濟議題、民主的價值、台灣論述、憲政議題、以及廉能議題。其中著墨最多的是台灣論述、兩岸關係與民主制度。 馬英九的就職演說共分三大部份,第一個重點,馬英九談到二次政黨輪替的歷史意義,他強調這一次的選舉過程,不是為了慶祝政黨或個人的勝利,而是見證台灣民主跨越了一個「歷史的里程碑」。他也再度引用美國總統布希親筆給他的賀函內容,提到「台灣是亞洲和世界民主的燈塔」,強調「中華民國已經成為一個受國際社會尊敬的民主國家!」馬英九指出,二次政黨輪替對全球的華人來講,都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政治實驗,「這次如果我們能夠成功的話,對全球華人的民主發展,將會做出史無前例的貢獻!」
就職演說第二個重點,馬英九談到「新時代的任務」。他強調台灣是一個海島,「開放就會興盛,閉鎖就會衰敗,所以我們會堅持開放、大幅鬆綁、釋放民間的活力、發揮台灣的優勢。」
馬英九並特別強調「廉能政治」,要求新政府會所有公僕、公務員,都要牢牢記住「權力使人腐化,絕對的權力使人絕對的腐化」這一句警語。他希望所有公務人員都能記住,要讓新政府的施政,超越黨派利益,貫徹行政中立,不要讓政府變成「拖累社會進步的絆腳石」,而是「引領台灣進步的發動機。」
台美關係部分,馬英九希望「珍惜邦交的情誼,信守相互的承諾。」除了針對北京提出的立場外,馬英九也通過就職演說對美國表態,表示將強化與美國此一安全盟友與貿易伙伴的合作關係。他說:「他有防衛台灣安全的決心,將編列合理的國防預算,並採購必要的防衛武器,打造一支堅強的國防勁旅。」美國過去幾年來批評台灣沒有自我防衛決心,不通過向美國採購武器的預算﹔而台灣政府之所以未通過預算,主要是因為國民黨在立法院中的阻擋。美國有一段時間,批評陳水扁推動的兩岸政策,使台灣成為「麻煩製造者」,他在就職演說延續此一基調說:「未來台灣將成為和平締造者,讓國際社會刮目相看」。
在兩岸關係方面,他重申以符合台灣主流民意的「不統、不獨、不武」的理念,在中華民國的憲法架構下,維持台灣海峽現狀。馬英九呼籲兩岸今後不管在台灣海峽或國際社會,都應該「和解休兵」,並且在國際組織、國際活動中,相互協助、相互尊重。強調要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下,盡早恢復協商,正式回應胡錦濤的談話。他說:「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近期兩岸關係講話與他理念一致。」包括今年三月胡錦濤與美國總統布什談到的「九二共識」,博鰲論壇提出的「四個繼續」,以及其後再提出的「建立互信,擱置爭議,求同存異,共創雙贏」等說法。他還說:「兩岸問題的最終解決關鍵不在主權爭議,而在生活方式與核心價值﹔台灣真誠關心大陸十三億同胞福祉,期盼中國大陸能繼續走向自由,民主,均富的大道。」馬英九就職演說也表達對四川大地震的關心,台灣人民不分黨派,都表達由衷的關切,並願提供適時援助,希望救災工作順利,災民安置與災區重建早日完成。
演說第三個重點,馬英九提到台灣的傳承與願景以及他對台灣社會的責任。馬英九說:「在他任內,將慶祝中華民國開國的一百周年」,他覺得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因為中華民國在大陸卅八年,但是在台灣的歲月,將超過一個甲子,所以「中華民國與台灣的命運已經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演說最後,馬英九再次強調,在未來總統任期內,他將秉持台灣精神,堅持「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原則,好好建設台澎金馬。
這是一篇感人的就職演說,全文共三千七百多字,總計獲得掌聲四十三次之多,最大的一次掌聲卻是,馬英九說出「英九將勇往直前,全力以赴」,看臺上有人突然喊出「馬英九,加油!」隨後是全場長時間的喊出:「馬英九,加油!」讓馬英九感動而哽咽,周美青則在台下激動而落淚。馬英九的就職演說,沒有太多華麗辭藻,沒有空洞的口號,但「有方向」、「有信心」,更重要的是他說出了人民心中的願望,也是全體人民的心聲。
由於過去八年在陳水扁統治下,台灣未見上升只見沉淪,人民望治心切,馬英九總統就職演說,己廓繪出可長可久的治國綱領。「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規定,總統、副總統之任期為四年,連選得連任一次,馬英九至少在未來四年內將成為台灣領導人。
馬英九於五二0的就職演說可說是擲地有聲,洞中肯綮。大體而言,就職演說就經濟、文化、教育、社會、族群、國防、兩岸、外交等面向,具體鋪陳出馬英九未來治國理念;尤其是秉諸「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襟懷,就職演說融入高度的人文關懷。這篇就職演說,是馬英九要如何成就全民總統的誓言,也是他如何為台灣開啟生機的藍圖,更是他如何締創台灣對外關係的方略,自然深受全民關切,殷盼形塑「風雨名山」之業。
七、歡迎茶會
為了歡迎和彌補「小巨蛋」未能容納所有歸國華僑參加觀禮的遺憾,僑委會特地於五月二十一日 下午二時至五時,假台北賓館舉行「歡迎茶會」,安排馬英九總統與僑胞見面,歡迎全體歸國僑胞。
當天艷陽高照,32度的高溫,使人汗流浹背,到了兩千多人,只能在戶外全程站立,到處都是人。對像筆者一樣的老年人而言,真是「活受罪」;但僑胞們都甘之如飴,興高采烈,整個就職典禮就是一場嘉華年,參加歡迎茶會也尤如參加嘉華年一樣。好在花園裡花木扶疏,假山流水,風景宜人,點心可口,與來自世界各地的老友重逢聊天敘舊,倒也是難得機會,人生一樂,「不亦快哉!?」。
馬英九總統原訂四點到場,但因事耽擱,進到賓館又因僑胞們太熱心,路兩傍停下來握手拍照,抵達台上講話,足足走了十多分鐘。他的致詞很短,但很親切感人,令人有如同「共話家常」的感覺。他說現場有將近兩千名來自世界各地的僑胞,令他非常感動。他說超過一百年來,僑胞為國家付出許多心力,這種現象在全世界都非常少見,最近幾十年來,在海外的僑胞可直接收看臺灣電視,僑胞對電視名嘴比他還熟,僑胞們對國內政情十分關注。他稱許僑胞是身在海外心懷邦國,國家需要僑胞時,僑胞都義無反顧立刻回國。他說大家回國參加馬蕭就職典禮,希望大家都感到愉快,並和他共同完成他所提的基本理念和主張。他還說他剛上任面對的問題很多,需要有足夠的勇氣與智慧面對各種挑戰,僑胞們帶給他勇氣、力量與啟發,讓他可以向前邁進。
參加茶會貴賓尚有副總統蕭萬長、行政院長劉兆玄、國民黨主席吳伯雄等人。台北賓館對筆者而言,一共有六次的「蒞臨」經驗,可說是代表著一生的寫照。第一次是1956年,當時在軍官外語學校受訓,選派到台北賓館參加美軍顧問團主辦的園遊會做義工;第二、三、四、五次是率團回國慶賀雙十國慶時受邀出席外交部所主辦的慶祝酒;而這一次是參加僑委會舉辦的歡迎茶會,筆者己由青年、中年、而進入老年,回首前塵,深感「浮生若夢」,不勝唏噓。
八、三次「機緣」
筆者與馬英九總統總共有三次「見面之緣」和「寒暄握手」:1984年8月,筆者代表紐約州,出席在德州達拉斯(Dallas, TX)舉行的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提名雷根總統競選連任。當時馬英九副局長奉派前來旁聽參觀,還有幾位國民黨政要,好像有宋楚瑜先生在內。達拉斯僑社特設宴歡迎。他們給筆者的第一個印象是「英年俊發」,正如當時共和黨族裔黨部主席陳香梅女士當場所說:「你們都是青年才俊,台灣未來的政治明星。」
回到紐約後九月底,接到了一封由台灣寄來的謝函,是馬英九副局長寄來的。筆者當時在紐約曾接待過兩岸的很多政要,寫謝函的就只有馬英九一人,足見其EQ超乎常人。說也奇怪,筆者看信都是看完即丟,可是不知甚麼原因,這封信在1995年筆者退休清理檔案時還在,原件保留迄今,後來收錄在2000年出版的《吉光片羽憶流痕》的七十紅塵回憶集裡。
第二次與馬英九總統見面是在1990年郝柏村院長在行政院接待第一個海外僑團「僑社領袖營」的酒會上,筆者代表致謝詞,和馬部長social幾句,他當然記不起我們「達拉斯之遇」,後來女性團員發現目標,蜂擁而上將馬部長包圍,筆者衹好立刻「轉台」,去和其他人士social 寒暄去了。
第三次與馬英九總統見面是在2001年華僑救國聯合總會所舉行的僑社高峰論壇的開幕典禮上,由連戰主席主持,當時的馬英九市長以「東道主」身份應邀觀禮。休息時筆者與他不期而遇,再度握手寒暄,接著他又被各方人士包圍,爭相握手拍照,筆者識相衹好再次立刻「轉台」。人生際遇,恰如蓬轉萍飄,「相逢何必爭相識,相見何須記幾曾?」
九、結 語
陳水扁二○○○年首任總統就職演說,對台灣人民許以「建立一個廉潔、效能、有遠見、有活力、有高度彈性和應變力的新政府」;二○○四年連任時,聲稱「二○○○年五二○就職演說所揭櫫的原則與承諾,過去四年沒有改變,未來四年也不會改變」。八年後的今天,回頭審視陳水扁這兩篇演說稿,直如欺人謊言,而今已隨風而去,唯見貪腐有道,治國無能,留下讓新政府難以收拾的爛攤子。  西班牙政治學者奧爾特加說:「國家是一項運動;政治像一支飛動的箭,不是上升,就是下降,端看射手─政治人物的本領。」李遠哲以此說為本,提出「台灣向上提升或向下沉淪說」,臨門一腳助使陳水扁取得政權,殊不知這位諾貝爾獎得主堅守本土路線,卻無識人之明,陳水扁以無上的總統權力,不時祭起台獨意識魔咒,將國統綱領束之高閣,終止國統會運作;發動以台灣名義入聯公投,將台灣困在鎖國的牢籠。 「剝極必復,否極泰來」,人民對民進黨政權失望透頂,轉而寄希望於國民黨,使馬蕭高票當選,促成台灣政黨再次輪替。兩岸關係是台灣對外關係之所繫,攸關台灣國際舞台的開創,也和台灣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凜於陳水扁自毀二○○○年就職時「四不一沒有」的承諾,肇致台灣經濟跌入谷底,兩岸關係也陷入僵滯狀態,甚至台美關係也出現前所未有的嫌隙;此外,馬英九起用賴幸媛擔任陸委會主委,則引起國人對其未來兩岸工作存有疑慮,是以馬英九就職演說,對兩岸關係的展望多加著墨。  美國政治學者詹姆斯.伯恩斯(James Francis Byrnes,1879 - 1972)(2)《領袖論》一書中,提列美國總統應具備的條件,其要點如:總統應有完成任務的能力、應向人民提出國家發展方向、應成為全國人民的精神領袖、應有解決社會潛在矛盾的能力。無疑的,馬英九的就職演說,正是做為國家開創性領袖的宣示書,國人應可相信他、期待他!2008年5月20日是中華民國中興的轉捩點,也是中華民族團結復興的肇始點,更是中華民國憲政史上的里程碑。耄耋老人,希望在有生之年,拭目以待。

1. 「于右任﹙余又任﹚」、「吳三連﹙吾三連﹚」和「趙麗蓮﹙照例連﹚」
2. 詹姆斯.伯恩斯(James Francis Byrnes,1879-1972),美國政治家,曾任美國國務卿南卡羅來納州州長1941年1942年他任最高法院大法官。伯恩斯是美國民主黨人,並支持種族隔離


國籍與雙重國籍

一、前 言
2008年大選以來,所謂「綠卡問題」和「雙重國籍問題」盛囂塵上,而且變成了候選人攻擊對方的利器。在擁有雙重國籍人士日漸增多的今天,實有深入了解之必要。
國籍是指一個人屬於一個國家公民的法律資格,也是國家實行外交保護的依據。也有人認為國籍是個人對國家的絕對服從。各國將國籍做為立法的重要內容,是從十八世紀末,十九世紀初開始。雙重國籍是指一個人同時具有兩國或以上國籍。
理論上具有雙重國籍的人在國際上會得到不僅一個國家的保護,可以得到兩國或以上國家的保護。但根據國際實踐,以及1930年海牙國籍法公約第五條規定:「具有一個以上國籍的人,在第三國境內,應被視為只有一個國籍,第三國在不妨礙適用該國關於個人身分事件的法律以及任何有效條約的情況下,就該人所有的各國籍中,應在其領土內只承認該人經常及主要居所所在國家的國籍,或者只承認在各種情況下似與該人實際上關係最密切的國家的國籍。該人在其國籍之一的國家內部,雙重國籍人一般只被當該國公民對待。」例如甲國要求公民服兵役,那麼同時擁有甲、乙兩國國籍的人在甲國境內,不能因其乙國國籍而免服兵役。
「無國籍人(stateless person)」,是指不被任何一個國家的法律認為是其國民,沒有國籍,或者說不屬於任何國家。無國籍人在國際上不享受任何國家的外交保護。

二、國籍取得
國籍取得有兩種狀況,一種是依出生取得國籍,另一種是透過加入取得國籍。大多數人都是透過出生取得國籍的。根據出生取得國籍分為依血統和依出生地兩大原則。依血統取得國籍,不論出生在何地,只要父母一方為本國人,則子女就獲得父母一方或兩方的國籍,這種原則稱之為「血統主義 (jus sanguinis)」,又稱為「屬人主義」。 依出生地取得國籍是無論父母是哪國人,只要出生在該國的領土內,即自動獲得該國國籍,這種原則稱之為「出生地主義(jus soli)」,又稱為屬地主義。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採用血統主義和出生地主義的相結合原則。
另種狀況是透過加入取得國籍,根據出生取得國籍,並非按照個人意愿,而透過加入取得國籍,則是根據個人意愿或某種事實,並需具備相關條件,才可取得它國國籍。加入情形有三:
第一是婚姻︰一國男子和另外一國女子結緍,如果女子愿意申請,則獲得男子所屬國的國籍,如女子所屬國的法律規定,不允許雙重國籍,則女子必須放棄本國國籍才可申請男子所屬國國籍。
第二是收養︰一國國民收養無國籍或另一國兒童,被收養者的國籍會發生改變,或者繼續保持收養者的原國籍。
第三是自願申請︰又稱「歸化(naturalization)」是指一國國民自願申請另一國國籍,在入籍條件方面,許多國家都有一定限制。

三、國籍喪失
國籍喪失分為自願和非自願兩種︰一種是自願退出國籍,是指退出本國國籍或成為無國籍人。自願喪失國籍原因,一是選擇它國國籍︰因為某些國家不承認雙重國籍,要求申請它國國籍者,必須放棄原有之本國籍。二是婚姻︰若一國法律規定,本國人與外國人結婚,即喪失本國國籍;另一國法律規定,不因同本國人結婚,而取回本國國籍。
非自願喪失國籍即強製退出國籍,就是在非自願狀況下喪失國籍。原因有三︰ 一是剝奪︰因為政治原因或其它原因,而被剝奪國籍。二是戰爭︰某國政權滅亡後,又無新政權取代,這段其間會造成無國籍。三是出生︰無國籍人在採用血統國家所生的子女,也是無國籍人。

四、雙重國籍
所謂雙重國籍是指一個人同時具有兩國或以上之國籍。每一個國家都按照自己政策制定公民法。出現雙重國籍,有時是因為不同國家的法律同時運作而產生的結果。其產生原因有下面五種情形︰
出生︰有的國家根據出生地主義(屬地主義),有的國家根據血統主義(屬人主義),僻如僑民子女,一出生就會同時具有雙重國籍,或者因父母國籍不同,而使出生的兒童同時擁有雙重國籍。
婚姻︰有些國家的法律規定,本國男子與外國女子結婚,外國女子自動獲得本國國籍,而女子所屬國的法律又規定︰因與外國人結婚,並不喪失本國國籍。則該女子就獲得了雙重國籍。
認領:非婚生子女因不同國籍之生父認領而取得另一國籍。
收養:因被不同國籍收養而取得另一國籍。
歸化︰有些國家國籍法並不規定歸化取得國籍時需放棄或喪失原有其他國家國籍,因此,此類人士具有雙重國籍。

五、承認雙重國籍
接受雙重國籍不需要取消或放棄原有國籍,世界各國情形不一,歸納起來分為五類︰
1、法律默認雙重國籍︰例如丹麥(Denmark)《國籍法》,未明確承認雙重國籍,該法第二條第一一三款規定可視爲對雙重國籍的默認,此即「父母一方」「通過申請或以認同方式取得外國國籍」,或因「擔任他國公職取得外國國籍」,而另一方「仍保留丹國籍者」,「其18歲以下未婚子女」可依外國國籍法取得某國國籍。
2、法律承認雙重國籍︰例如法蘭西(France),取得法國國籍主要採用出生地制和血緣制。現行法國國籍法規定,人們可以透過決定的或自然的血緣關係取得法國國籍。對出生在法國或定居在法國的外國人,也可以透過出生地(定居地)關係來獲得法國國籍。
3、有限承認雙重國籍︰例如荷蘭(Holland)採取有限度承認雙重國籍,一個具有荷蘭國籍的人取得另外一個國籍,如果該國籍不是自己透過主動申請獲得,而是由於出生、結婚等原因被動獲得,則此人可保留荷蘭國籍。又如奧地利一般不承認雙重國籍,但對奧有特殊貢獻者,可保留其奧國籍。
4、完全放任雙重國籍︰例如愛爾蘭(Ireland),對於加入他國國籍的愛爾蘭公民,只有其按法律規定宣佈放棄愛國國籍後才不具有愛籍。愛爾蘭有相當多人同時具有愛爾蘭籍和英國國籍、或愛爾蘭籍和美國國籍。
5、私下默許雙重國籍︰例如波蘭(Poland),根據波蘭法律,波蘭公民不能同時擁有外國國籍。但實際上持雙重國籍的波蘭人佔有相當比例,政府對此採取默許態度。

六、中華民國《國籍法》
我國的《國籍法》以「屬人主義 (血緣主義) 為主」,「屬地主義 (出生地主義) 為輔」。除高階公務人員及公職人員外,國人允許擁有雙重國籍。即中華民國國民加入外國國籍者,不喪失中華民國國籍,除非經內政部許可。因此,常常會出現中華民國公民,既持有中華民國護照,又持有美國(United States),英國(United Kingdom),澳大利亞(Australia),新西蘭(New zealand)等外國護照。但外籍人士加入中華民國國籍者,須先放棄原有國籍,除非能提出因非可歸責當事人事由,致無法取得喪失其原有國籍之證明,並經外交機關查證屬實,方可保有其原有國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護照條例》規定,中華民國國民不得同時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
換言之,中華民國實施的是一種變形的「雙重國籍」制度;也就是,外國人要入籍台灣必須放棄其原來的母國國籍,不過卻允許本國公民在取得外國國籍時,不需要放棄本國國籍。目前世界上有五十幾個國家承認雙重國籍。雙重國籍依法是可以選中華民國總統。
中華民國承認雙重國籍,即使小孩是美國公民,仍需遵守中華民國的兵役規定當兵。依役男出境處理辦法第14條規定,在台原有戶籍兼有雙重國籍之役男,應持中華民國護照入出境;其持外國護照入境,依法仍應徵兵處理者,應限制其出境。規定有雙重國籍僑民,即使持外國護照入境,在台灣實質居住在二年內累積居住逾183日者,即應徵集服役。 依據民國八十九年二月九日國籍法規定,我國允許雙重國籍,依法對出境兩年的國民代辦遷出國外,是暫時遷出不是戶籍消失;要放棄國籍必須內政部核准才算放棄國籍。喪失國籍有幾個原因:經內政部許可、被外國籍父親認領、母親是外國人本國籍父親沒有認領者、外國人之養子女、以上未成年之子女,均可依法放棄國籍,二十歲以上自願取得他國國籍者,可依法放棄國籍。

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出生國籍上,採用血統主義和出生地主義相結合原則。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規定,凡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者,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對國籍法在兩地實施的解釋,處理當地居民的國籍問題。

八、美國默許雙重國籍
在美國出生的小孩可以自動成為美國公民,而因為其父母均持有外國國籍而可能同時取得外國國籍身份。一個美國公民可能藉由與外籍人士結婚,而成為其他國家的公民﹔一個外籍人士也可能經由歸化而取得美國公民權,而不影響其出生國的國籍。
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之後,美國開始緊縮移民政策,許多持有綠卡多年的人士,紛紛宣誓成為美國公民。然而,不論是經由歸化成為公民或者在美國出生而自動成為公民,都應該了解美國法律對雙重國籍的要求及限制。若是一個人同時持有美國及其國籍公民身份﹐美國對雙重國籍的法律與規定,只能影響此人的「美國」公民身份﹐而無法影響到此人外籍國籍身份。相對的,此人的外國國籍對雙重國籍的規範,也只有對該國的公民有所影響,而不會影響到此人的美國公民身份。基本上,美國法律並沒有強制規定,一個擁有雙重國籍人士在兩個國籍中選擇一個國籍。同時,倘若某人在「自動」情況下取得他國國籍,也不會影響到其美國公民權。但是,若是一個人「自願」「選擇」申請其他國籍身份﹐而有意放棄美國公民身份時,則會喪失其美國公民身份。

九、出入境問題
筆者擁有美國和中華民國雙重國籍,根據個人經驗,每次回台灣用台灣護照,回美國用美國護照。 如果拿美國護照進台灣,第一要中華民國簽証,第二停留祇有三十天,超過了要到警察機填表報告逾期理由,手續繁雜,筆者有兩次經驗。後來學乖,用中華民國護照入境,排隊通關入境手續簡便迅速,而且要住多久即可多久。
至於回美問題,你可在出入境時同時出示兩本護照,請海關人員在美國護照上也蓋上出入境紀錄,如果停留未超過三十天,通常是毫無疑問地加蓋的。
筆者每次回台都是住上好幾個月,美國護照上當然沒有任何出入境紀錄,到了美國入關時,也沒有遇到任何詰詢與為難。其他各國,筆者就欠缺常識了。

十、雙重國籍問題
雙重國籍所可能產生的問題,包括有國家效忠問題、別國法律和美國法律發生衝突問題。而有時雙重國籍也可能限制了美國對其在海外國民的保護能力。一般說來,雙重國籍表示當事人對兩個國家都有效忠的義務,而當事人也必須同時遵守兩個國家的法令。
在台灣,依國籍法第20條規定,取得外國國籍者不得擔任公職;其已擔任者,應解除或免除其公職。總統亦為公職,自不例外。無論法律如何規定,在一個進步正常的國家,雙重國籍者應該不會出馬競選總統。
另外一個問題是兵問題,如果是男性,他拿的兩個國籍都是徵兵制,那就必須兩邊都要當兵。幾乎全部國家都不得讓人民以雙重國籍為由來延緩兵役,因此,此時此人就必須決定,申請放棄某一國國籍。 有些國家則是完全不允許雙重國籍,如果不在那個國家居住,而你同時有別國國籍,你就會被除籍。而如果你在此國,可能會要你選擇放棄一個國籍。由於中華民國承認雙重國籍,即使小孩是美國公民,仍需遵守中華民國的兵役法規。
十一、對雙重國籍的評價
對雙重國籍問題,一般人看法不一,贊成者認為雙重國籍:第一可吸引優秀人才與資金。對有才或有錢的人來說,欲移民或取得國籍的國家,有無雙重國籍亦為考量因素之一,特別是對急需吸引人才與外資的國家,承認雙重國籍有其必要性。第二可保障個人自由與權力。擁有雙重國籍的人,將有權選擇自己覺得合適的國家。如移民者贊同徵兵制,可以選擇遵從徵兵制國家的法律;如期贊同募兵制,可以選擇遵從募兵制國家的法律。同時也可因宗教、法律、人權、社會福利等各方面而有所選擇。第三可促進國際良性競爭。愈先進國家愈面臨「少子化」,承認雙重國籍可刺激國際良性競爭,創造較佳福利與居住環境,吸引優秀的國民來歸。第四可合乎人道義關懷。例如難民、或雙親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單一國籍有違人道。 不贊成者認為雙重國籍第一會增加投機份子,造成治安或經濟犯罪,國難時跑光,對國家有害無益。第二會造我政府管理死角,舉凡稅金、治安等方面,都將因為其特殊身份,其行蹤、資金流向難以掌握,導致管理困難。第三是有違社會公平原則,擁有雙重國籍的人,有可能憑藉著其特殊身份,玩弄法律,享受權利卻規避義務與責任。

十二、非自然人的國籍
除了上述的自然人外,現在順便談談非自然人的國籍問題,根據國際公法,非自然人有船舶與航空器。
船舶的國籍:無論內陸國或沿海國都有權在公海上懸掛表明船籍的旗幟,船在某個國家的港口,申請登记領取船籍證書,該國即是這條船的船籍國,船的國籍,保護船舶公海上航行,受船籍國管轄和保護。聯合國海洋法公約》規定:國家和船舶必須有真正的聯系,由於巴拿馬對船舶國籍的審批並不嚴格,使得很多外國人或外國公司懸掛巴拿馬旗幟,因之此類船隻又稱為「權宜船」。
航空器的國籍:《國際民用航空公約》規定:航空器具有其所登記國家之國籍。一般情形是在飛機明顯位置,噴塗表明飛機所屬國籍標誌,國際電訊聯盟分配給各國的國籍標誌代號;美國的代號為N,英國為G,法國為F,日本為JA,而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同為B。
如果一個國家的國籍法是屬地主義,一個小孩出生在某國籍的船舶或航空器上,則此一嬰兒即具有與該船舶或航空器之相同國籍。

十三、結 語
國籍是一個人的祖籍,也是其在國際間的承認與護身符。擁有雙重國籍的人,其雙重國籍的取得,無論是自願或非自願,其對原生祖國的忠誠與熱愛是無庸置疑的。移居國外的人,常有「遠托異國,昔人所悲。」之嘆;因之,「人在海外,心繫鄉邦。」祖國繁榮昌盛則喜,祖國落後衰敗則憂。國內同胞,對擁有雙重國籍的人,應予以同情和愛護,不應排斥與挖苦,至於籍「雙重國籍」予以打擊別人的人,不是為了政治目的,就是漫無人性了。



携手合作,服務僑胞
---出席中國僑聯與華僑協會總會「為僑服務---回顧與展望」座談會誌感

一、兩岸座談,恭逢其盛
2008年中國僑聯與華僑協會總會座談會,於九月二日至五日在淅江杭州舉行,主題是「為僑服務---回顧與展望」,由淅江僑聯承辦,安排妥善周詳。筆者有幸参加,恭逢其盛,不亦快哉!
我們一行五+一人, 由理事長伍世文將軍率領,來去都是搭乘「週末包機」,去是從桃園機塲直飛上海浦東機塲,回來是從上海浦東機塲降落台北松山機塲,飛行時間僅兩小時二十分鐘,不用因政治因素而「人為地」第三地轉機,節省了寶貴的時間和金錢,便民造福不少。美中不足的是回程原訂包機取消,不得不改乘前一班飛機,提早了六個小時,廹使座談會若干節目取消,深引為憾。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兩岸三通直航正常化,兩岸雙贏,希能盡速實現。

二、行程節目,精心安排
我們於九月一日上午乘長荣BR1712班機於10:40由桃園機塲起飛,13:35抵達上海浦東機塲。由淅江省政府派來的兩輛Volvo大型遊覽巴士,巳經久候多時。中國僑聯秘書長、淅江省僑聯副主席等在場迎接,驅車杭州,並全程陪同。行程安排均經精心策劃,熱忱感人。開會地點淅江賓館,位於風景秀麗的西子湖畔山區,整個賓館形成一個大公園,空氣良好,據說此即當年林彪反毛之根據地。地下「宮殿」為適應核子戰爭,完全現代化。惜乎受時間限制,未能入內領略領略。
除了開會座談外,大會還安排了旅遊參觀。在杭州包括西湖、靈隱、宋城;在奉化參觀了四明山、雪竇寺、妙高台、及溪口蔣氏故居,在寧波參觀了完全由人民自行創建的現代化藤頭村,廣闊宏偉的台塑廠區,以及規模宏大的天然良港---寧波港,然後經世界第一長橋---杭州灣跨海大橋直達上海。
重遊西湖,經過的是「河區」美景,石橋、畫舫、牌樓、垂柳,令人目不暇給,心曠神怡,與以前幾次的舟行湖面,不可同日而語。重遊靈隱,座車直達雲林禪寺大雄寶殿,享受到「貴賓」特權。重遊蔣氏故居,不見「以血止血」碑刻。重遊寧波,見識到得天獨厚的北侖天然良港。初經杭州灣跨海大橋,體會到中國的改革開放成果和經濟實力。重遊上海,感受到它的進步神速與驚人發展。想到台灣經過了李登輝十二年的「戒急用忍」,陳水扁八年來的「鎖國自大」,「台灣優勢」消耗殆盡,如不急起直追,將沉淪無望,令人痛心。

三、野叟獻曝,拋磚引玉
座談會開完回來,感慨萬端,除了感謝華僑協會總會給予此次參加機會及中國僑聯的熱情接待外,玆將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擇要分述,一則以與讀者共享,再則期望兩岸有關當局參考改進,是所厚望。
1. 代表全球化、服務全面化。此次座談會主題是「為僑服務---回顧與展望」,應該包括全體華僑,尤應注重海外華僑,但此次主辦單位中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其服務對象均是歸國華僑,華僑協會總會代表五十一人,除美國紐約、聖路易、邁阿密,英國、加拿大蒙特婁、比利時等有代表參加外,大多數是東南亞國家的歸僑,因此代表未能全面化。今後雙方主辦單位,似應儘可能多邀請世界各國各地區有影響力之僑團派代表參加,以擴大僑情反應與成果效率。
服務對象與重點應是歸僑與海外華僑並重,做到無分軒輊的一體化和全面化。歸僑已經回歸祖國,既經妥善安排,即與普通公民無異,不用予以特殊化。但海外華僑身處異國,面臨問題甚多,亟需祖國的關懷照顧與慰籍。
2. 論文開放化、言論自由化。既然是座談會就要廣開言路,籍以發掘問題,尋求對策。論文似應廣泛徵集,不應指定為少數人專利且予以免費出席。座談時應該規定已提有論文者,不應再照本宣科浪費時間。應多留時段鼓勵自由發言,對現有論文發問與解答或提出意見。
3. 僑務合作化、座談效率化。為華僑服務,是兩岸僑務人員的共同目標與責任。因此建議兩岸政府整合一切資源,發揮統合力量,適應各地僑情與需要,做到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時制宜,因地制宜的為華僑服務,使華僑困難得以解決,使中華國力得以擴張。再則兩岸每次座談所得建議與結論,似應向兩岸政府有關部門反應,以求落實,才有效果,才有意義。否則淪為「嘉年華」或「大拜拜」,除聯誼交流外,則亳無價值可言。
4. 漢字正體化,僑教前瞻化。文字是思想表達的工具,是文化記錄和傳播的媒介,沒有文字,只有靠語言來表達思想,沒有文字的記載,就毫無文學與文化可言。因此,談發揚中華文化就必湏談文字,談到世界華僑教育,就會想到漢字「繁簡問題」。這不僅是中華文化一統性的障礙,也是華僑教育推行的一大阻力。兩岸政府似應正視此一問題,將繁簡漢字去蕪存菁,予以統一;否則將錯就錯,我們都成了誤人子弟的民族罪人。
華僑之所以為華僑,全賴其民族觀念;「龍的傳人」、「炎黃子孫」,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和驕傲。而民族觀念之養成,全賴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僑教。海外華人如無民族自覺,即非華僑,既沒有華僑,自然就沒有僑務可言。因此筆者認為無僑教即無僑務,而僑教為僑務重心。僑務最重要的一環是僑教,僑教不僅是海外華僑與祖國血脈維繫的臍帶,更是海外華僑成為祖國文化發展尖兵的出發點。由於限於各種因素,現有之教育制度與體糸,推行困難。因此,建議兩岸政府採用前瞻性、科學性、與最先進性的「稟賦基礎制教育體糸」,用以節省財力、物力、人力,而發揮最大效果。(1)
5. 國籍雙重化,照顧一致化。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不承認中國公民具有雙重國籍。凡定居外國的中國公民,自願加入或取得外國國籍者,即自動喪失中國國籍。筆者認為雙重國籍第一可吸引優秀人才與資金。對有才或有錢的人來說,欲移民或取得國籍的國家,有無雙重國籍亦為考量因素之一,特別是對急需吸引人才與外資的國家,承認雙重國籍有其必要性。第二可保障個人自由與權力。擁有雙重國籍的人,將有權選擇自己覺得合適的國家。如移民者贊同徵兵制,可以選擇遵從徵兵制國家的法律;如果贊同募兵制,可以選擇遵從募兵制國家的法律。同時也可因宗教、法律、人權、社會福利等各方面而有所選擇。第三可促進國際良性競爭。愈先進國家愈面臨「少子化」,承認雙重國籍可刺激國際良性競爭,創造較佳福利與居住環境,吸引優秀的國民來歸。第四可合乎人道關懷。例如難民、或雙親來自不同國家的人,單一國籍有違人道。 筆者個人經驗,曾經在紐約因故找中國駐紐約總領館幫忙,但因筆者已擁有美國國籍,因而被拒於千里之外,當時心情,只有傷心與絕望來形容。

四、松山機場,亟待改進
松山機場原僅供國內航班起降,勉強可以應付。此次是第一次由松山機場國際入境,處處都捉襟見肘,一切都「沒有準備好」,深感落後與窮酸。筆者跑了幾十個國家,見到國際機場還停留在戰前落後狀態,這也是所謂「台灣奇蹟」之一。
松山機場因在台北市區,受地形限制,無發展空間,因此先天不足;幾十年來因為有桃園機場充門面,不求改進,以致後天失調。現在國際到達,從空橋出來以後,要下樓經過航厦外面走廊,等於又進入機場,偷渡甚易。行李輸送帶僅有一台,入口處還不是全自動,還需要人工幫忙,一件一件地放在輸送帶上,毫不科學。雖然是直航突然開放太快,但政府迄無改善信息,令人著急。

五、携手合作,為僑服務
2007年七月,筆者參加了中國僑聯與華僑聯合總會在厦門舉行的「和平與發展論壇」,筆者發表了《儒家思想與世界和平》一文,並提出七點建議,其中一項是「漢字正體化」,但已石沈大海,迄無下文。而此次座談連發言機會都沒有,真是等而下之,除觀光旅遊,又有何益?因此筆者呼籲主辦單位能海納百川,發揮影響,造福僑胞,功在歷史。
「華僑 」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僑胞,兩岸政府應拋開意識型態,以民族大義為依歸,以歷史千秋為著眼,真誠地携手合作,為僑胞服務,團結僑胞,造福僑社,共同創造「中華一統」契機,完成歷史與時代使命。

Tuesday, September 16, 2008

探視陳冠學 馬總統:台灣不會用簡體字

探視陳冠學 馬總統:台灣不會用簡體字

【中央社╱屏東縣五日電】
2008.07.05 11:03 pm

總統馬英九五日下午探訪屏東金曲獎特別貢獻獎得主朱丁順及「田園之秋」作者陳冠學,馬總統回應陳冠學表示,台灣不會因大陸觀光客來台而使用簡體字,但會用繁、簡對照,讓大陸人民領略繁體字之美,希望未來全中國都使用繁體字。
總統馬英九五日和六日到屏東Long Stay,五日下午第一站到恆春鎮探訪今年金曲獎傳統藝術音樂特別貢獻獎得主朱丁順,今年八十一歲的朱丁順,傳唱恆春民謠逾半世紀不輟,即興作詞自彈自唱完成許多作品,馬總統到訪,朱丁順和六名徒弟,現場演唱恆春民謠「思想起」。
朱丁順也獻唱自己編詞的「迎賓思想起」,歡迎馬總統到來,內容是「歡迎台灣好總統,親身移駕來拜訪,賜予百姓真感動,帶動民謠向前衝」,馬總統也抱起月琴學習彈奏,朱丁順一旁教導,馬總統在朱丁順處停留了約半個小時後,趨車前往新埤鄉陳冠學住處。
七十五歲的陳冠學一個人獨居,馬總統問陳冠學還有沒有在寫作,陳冠學說,他還繼續要還社會的債,所以一直在寫,陪同的文建會官員拿了一本陳冠學的「田園之秋」口袋本給馬總統翻閱,陳冠學跟馬總統說,「田園之秋」一共出了六個版本。
由於場地狹窄,只開放記者拍照,馬總統與陳冠學交談半個小時,陪同的國民黨立委廖婉汝轉述當場的情形說,陳冠學向馬總統建議,大陸觀光客來台,台灣絕對不能使用簡體字,北京大學的教授都說了繁體字最美,才是中國字的正統,台灣應該要呼應。

話題》可笑之事

話題》可笑之事


【經濟日報╱林則宏】
2008.07.13 04:15 am

陸客來台首發團今天將結束所有行程。來台十天感受如何?一名隨團採訪大陸記者直言,大體不錯,但有些地方有點「可笑」。台灣旅遊業者這次可卯足全力巴結大陸財神爺們,會做出什麼「可笑」的事?
將繁體字改為簡體字就讓不少大陸遊客覺得「可笑」。「能到台灣的大陸民眾都什麼層次的人,會看不懂繁體字?」業者殊不知台灣的繁體字環境,對許多大陸民眾正是一種吸引力。
聽台灣飯店業者教員工,「Morning Call」大陸翻成「叫床」,一名大陸女記者更氣得說,現在大陸誰還用「叫床」。擔心大陸觀光客看了礙眼,地方政府將法輪功宣傳看板拆了,也未免把大陸遊客看得太沒見過世面。
大陸開放公民海外旅遊目的地已逾130個,大陸民眾對在海外遇到法輪功學員早已司空見慣。對他們而言,如何確保不買到「假冒偽劣」的阿里山茶,比會不會看到反共招牌重要多了。
一位大陸朋友表示,第一天抵達飯店時,幾位首次來台的大陸記者看到門口豎著中華民國國旗,語氣略帶興奮地說:「看,壞蛋的旗子耶!」我告訴他,也許很快就不掛了。
他不解地問為什麼?因為飯店業者怕你們不高興。這位大陸記者不禁感嘆,「那還有什麼意思!」沒錯,陸客來了,但業者千萬別讓自己過分體貼,讓台灣遊變得「沒意思」。
【2008/07/1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平路:屬於…繁體字的想像

平路:屬於…繁體字的想像

【聯合報╱平路】
2008.09.10 02:53 am

平路
每次進日本餐廳,都在擺著清酒的櫥櫃之前佇立良久。
那些清酒的名字:「水芭蕉」、「花彩香」、「金剛心」、「上善若水」,令人心動,招牌上的漢字講究造型,一橫一撇、一勾一捺,筆畫怎麼放置皆有空間的考量。
細讀日本餐廳酒牌上對每一種酒的介紹,清酒粗分為吟釀、純米吟釀、大吟釀等等,每一種酒都各有風姿,介紹中對酒的形容詞包括了「濃純」、「纖細」、「洗鍊」、「綺麗」…,文學的想像具足。回過頭來看看我們的國產酒,大麴、高粱或者以出產地為名,金門、馬祖、東引等等;或者直接以酒精含量為號召,「38度」、「58度」等等,酒的名字除了歷史性的「金龍」,就是飽含戰地色彩的「司令」、「八八坑道」,最多加個「金獎」、「頂級」就算數,辭彙相對貧乏(注)。電視廣告中,大麴酒的宣傳詞也依然是「厚實」、「帶勁」這樣的語言。
酒名太直接 缺乏想像
固然,國產烈酒的酒精度與日本米酒不同,但比起來,我們的酒名,多是以真材實料取勝,真材實料沒什麼不對,只是少了一些可以在腦海中自行擴散的美感觸媒。
我們對文字與字形的想像力,為什麼這麼單薄、這麼直接?
這些年,我看見國人把雙喜的「囍」作成燈座,作成綴飾,作成耳環,作成玉佩,但應用得還不夠,前些時,同事帶過來老牌餅家「郭元益」的綠豆糕,傳統的綠豆糕改成花瓶的造型,瓶子中間是用模子刻的字,共有五種,福、祿、壽、喜與如意。綠豆糕好吃,只可惜糕餅模子上的字呆板些,還是規規矩矩的楷體。
日本人一向把漢字看得饒富空間感,屬於可以生出創意的造型藝術。
繁體字之美 渾然天成
與日本人比起來,我們台灣人才是銜著銀湯匙出生的嫡子,生來就繼承了這份家業。正因為我們使用繁體字,若把漢字看成文化創意產業,這可是台灣兩千多萬人的獨門專利。事實上,在兩岸之間,唯一一項對岸拿不走的優勢,就在繁體字!
書法是最好的例子,只要想到書法,以書法表現的美感,比起繁體字,簡體字就相形見絀。用毛筆寫繁體字,字與字站在一起看來登對,它們手牽著手也胖瘦得宜、穠纖合度,這屬於每個人都同意的美感經驗。
繁簡各擅勝場 不妨通用
更實際地講,我們在台灣的兩千多萬人,就因為用的一直是繁體字,除了在文化創意產業上充滿發揮的題材,我們不費吹灰之力,跟文字的關係不絕如縷,自動握著貫穿整個中華文明的祕笈寶典。換言之,歷史幫我們自動淘汰/排除/削翦了十三億的競爭者,接下去,你與我是歷史機遇的「選民」,正坐在千載難逢的寶藏之上。
當然,覆蓋了多少年的歷史塵垢,繁體字也亟需做些整理。尤其想到將來(終有一天)兩岸「書同文」的需要,我們應該有容乃大,某些立意甚佳的簡體字可以包括進繁體字裡,譬如,「塵」變為「←」與「滅」變為「←」,都簡得頗有新意,又譬如,有一些簡體出自草書,「←」、「←」與「←」,既然簡與繁都各擅勝場,美感上也難分軒輊,至少可以簡繁通用。
於今電腦漸漸普及,繁簡體在電腦鍵盤上輸入時間差不多。當年,大陸採用簡體字而棄繁體,一九五六年一舉公布五一五個「一簡」,目標說是為儘快掃除文盲,然而,如今識字更重視教學方法,發現人們是用眼睛來接收訊息,收到的是整體的圖像,簡體字筆劃之間的差別太小,反而在辨識上容易混淆。
文字藝術創意 商機無限
既然繁體字包括無限的商機、更是未來的方向,我們已經坐在寶山之上,就應該全力打造台灣是繁體字的學習、研發、創意與應用中心。其中也包括為國產酒找出富含文學想像的名字,再以書法字體與造型藝術結合。總之是任由創造力牽連索引,讓每個文字在每一次的展示上…富含字形與字義的機鋒。
(注)當然有例外,一家酒莊,把高粱取名為「白水芳華」,就極有想像力。
(本文作者為作家、香港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主任)

馬叔禮的經書日月

馬叔禮的經書日月

【聯合報╱侯延卿】
2008.08.29 02:31 am

聯合報文學獎 30周年特載 3
馬叔禮以「春天來了」比喻創作這件事,讀者看見百花齊放,美不勝收,但百花僅能見證春天,卻不能保證春天;所以今日之要務,應當是去開創一個時代的新思潮……
馬叔禮為了解讀經書,研究中國文字。(陳文發/攝影)
就算穿著皮夾克,仍掩不住他那股從水墨畫裡走出來的古代書生氣息。
近五六年來,馬叔禮在日月書院開課,講授內容主要是《老子》、《易經》等古籍,但範圍涵蓋《論語》、詩詞、小說、歷史、政治、兵法……什麼都教,系統完整,他說:「這才是真正的教育。」雖然一周只上兩堂課,但一整個星期教室都是他的,可以隨時來去走動。教室後面有廚房可以烹調,上完課即可師生交流,繼續泡茶聊天。也有的學生直接到馬叔禮家中上課,上完課再一起做菜、一起吃飯,一上十七年,師生雙方都樂此不疲。
再也沒有蘇東坡
馬叔禮一生當中對兩件事很著迷,一是寫作,一是教學。
1977年,馬叔禮與朱天文、朱天心等人成立「三三集刊」,當時成員中以馬叔禮年紀最大,被稱作「馬三哥」;他大學畢業後剛開始創作,由於面臨生活上的壓力,但又不願放棄寫作,於是參加文學獎來解決生計問題,同時還可兼顧三三集刊與三三書坊。他說,文學創作的迷人之處,在於自己所思所想、自己的人生經驗皆可變成小說、詩詞或各種形式的文學藝術;不過,若與李白、陶淵明等古人相比,則差之遠矣!曾在耕莘文教院擔任寫作班主任六年半,帶動耕莘寫作會,聘請過大約四百位老師,舉辦過數百場演講,招收過的學生高達數千人……他感慨這種種輝煌經歷多半偏重於創作本身的技術層面,講究文字運用、風格主義,卻缺少了時代背後的思想與文化基礎。
在這個專業分工切割得太清楚的世代,學生缺乏融會貫通的能力,以致一般人只有職業、事業,而沒有「志業」──以天下為志的胸懷;因此不可能再出現像蘇東坡這類的文豪──信手拈來都是傳世佳作,又從政、又懂水利(治黃河),不僅詩詞書畫精通、開創詞的格局,即使政論文章也寫了數百篇且擲地有聲。因此他要振興一種真正大格局的教育,熔詩書禮樂易春秋於一爐,文學、藝術、哲學不分家。
發現楷字的靈魂
為解讀經書,馬叔禮著手研究中國的楷字,解開了楷字的造字原理。中視的《全民大講堂》節目,播出各界學者專家講座,去年十一月也邀請馬叔禮錄了一集〈方塊字的靈魂〉,就是在講楷字的藝術。
說起文字,馬叔禮對簡體字的痛心溢於言表,他說那是「錯簡字」,而我們使用的所謂「繁體字」應正名為「正體字」,因為「正體字」已使用兩千年了,讀經書、寫毛筆、文化傳承,都要使用這正統的「原文」。對岸許多學者也逐漸體會到這個問題,可惜沒有人能夠清晰地告訴他們,那些「錯簡字」錯在哪裡。譬如「寧」字,由寶蓋頭、「心」、「皿」、「丁」組成,寶蓋頭代表家,「丁」是男人,「皿」是器皿,心若不靜,器皿內的水會灑出來,所以心要安才有「寧」;簡體字的「寧」寫作「宁」,沒有心,如何安寧?又,開門的「開」,簡體字把門拿掉,試問沒有門怎麼開?
楷字是漢代所造,其中許多字是根據孔子講的話來造的。馬叔禮在白板上寫下「直」、「植」與「值」三個字,他說,種樹一定要讓樹「直」,如果樹歪了就長不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一個人最重要的也是「直」,孔子說「友直、友諒、友多聞」,所以正直的人是「值」得信賴的,「值」字就是根據孔子這話而來。
無論《老子》、《易經》、人生境界或文字研究,馬叔禮都是用「格物致知」的方法,自己去思考出來。他說,現在的學校教育都講「師承」,很難再領會「格物致知」的方法;其實人生下來,都有感受天地萬物的直覺能力,可惜現在都受限於僵化的知識傳遞;雖然知識能夠很快速地教導人有思想,卻也很快速有效地限制了一個人的思想。光是看現在小孩子寫字一事,就不難發現目前的學習方式大有問題,一是錯別字太多,二是不懂字的原理、對文字沒有感情,難怪現代人的文字能力越來越弱、整體程度下滑。馬叔禮遺憾地表示,如果能用他的方法來教,孩子們必定會對文字產生興趣,而且對文字會有感覺,對將來寫作大有助益。
近二十年沒有寫作的原因
然而,在教學時,馬叔禮發現文字也有其障礙,譬如在同時面對非常複雜的結構時,文字的表達力量就變得虛弱。例如《易經》,若用文字來講解,卦與卦之間的關係變化繁複,用寫的連作者自己都要頭暈眼花,遑論讀者;但若拿起教鞭,白板上畫出圖表,教鞭起落,三兩下便把六十四卦的結構、對應與變化說明白了,學生可一目了然、清清楚楚;若用文字描繪,囉唆冗長,講一小段的內容就足以讓讀者如陷五里霧中。所以《易經》教學應當用錄影的方式,而非文字,這也是為什麼馬叔禮近二十年沒有寫作的原因。
統一企業總裁林蒼生邀馬叔禮演講幾次之後,相談投契,因此便支持馬叔禮把整個《易經》教學錄影保存下來,共194講,每講三小時,由製作《大陸尋奇》的單位拍攝。關於《老子》的課,馬叔禮則是自己錄製,用一年時間講完,邊講邊錄。去年七月至八月間在國父紀念館講《人生大觀》,也錄製下來。希望能透過大眾傳播媒體或網路,發表這些錄影內容。
文學創作雖仍具吸引力,然而對馬叔禮來說,卻是只要懂得創作的快樂即可,他不想耽溺於其中,因為他已體會了孔子「述而不作」的道理。他以「春天來了」比喻創作這件事,讀者看見百花齊放,美不勝收,但百花僅能見證春天,卻不能保證春天;所以今日之要務,應當是去開創一個時代的新思潮。
文化的力量,可制敵於無形、馴服仇恨、消弭衝突,悠然深遠,例如日本曾軍事入侵中國的土地,但中國文化亦能入侵日本的領土(日本的書法、音樂、戲劇等原理皆來自中國),因此馬叔禮決心把中國博大精深的文化完整錄製下來、傳遞出去。
可以實踐的理想
在所有古文明國家中,最受馬叔禮推崇的政論作品是〈禮運大同篇〉,因為理念清晰完整,而且堯舜時代「傳賢不傳子」也確實證明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不是空想,而是可以實踐的;不若柏拉圖的《理想國》,至今都只能停留在「想」的階段。除了古有堯舜用宗教情懷治國,使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今日如何印證「大同」之可行性呢?馬叔禮讚揚證嚴法師便是朝著這個方向在努力,她的慈濟工作不限疆域種族,更不限宗教,數十年來在全球救苦救難,甚至回教世界也有慈濟的足跡,這豈不就是民胞物與、世界大同嗎?!
人類歷史中最高明的書是《易經》,至於能夠代表中國最高思想文化的文章,馬叔禮認為是《易經》的〈繫辭〉,由孔子親筆所寫,講出自然界的規律。一個人,要先建立宇宙觀,才會有歷史觀;有了歷史觀,才有完整的人生觀。〈繫辭〉把人類的宇宙觀、歷史觀、人生觀結合,實乃智者箴言。
馬叔禮又指出,爾今世界動亂、紛爭不斷,罪魁禍首就是達爾文的《進化論》!
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其實只是《易經》六十四卦中之一卦──第六卦「訟」;萬物為何爭訟?因為有所需;但若一直爭訟不休,便使整個社會陷入黑暗。達爾文提出了這個大有問題的理論,造成全球在政治、經濟、國力各方面全面走向競爭;殊不知「爭」應該只爭所需即可,不必爭到底,因為爭到底就是同歸於盡、一起陷入黑暗。這個局面,《易經》揭露可用「晉」卦化解,可惜現在鮮有人懂這個道理。
《易經》不是用來卜卦算命的,而是用來經世治國的。馬叔禮必定希望,他的書中日月能照亮整個世界。
●馬叔禮以〈歲月剪影〉獲1981年第六屆聯合報小說獎。當屆不分名次,履彊、丁亞民、潘貴昌、馬叔禮、張至璋五位一同獲獎。
【2008/08/29 聯合報】@ http://udn.com/